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楠反复追问,不知他的用意,道:“这是自然。”
他脸上依旧带着笑,语气仿佛是耐着性子哄孝的大人,林楠不再理他,淡淡吩咐道:“林全,验银!”
林全恭声应是,一挥手,三个林家从人上前,一人执铜壶,一人捧托盘,一人双袖高挽。
林全将竹筒放在案上,执铜壶者上前,向竹筒中注水,另二人却走向银箱。双袖高挽之人从不同银箱分别捡了十锭银子出来,放在托盘上,便退在一旁,另一人将托盘捧至案前。
林楠负手清声道:“万物有灵,只是我等肉眼凡胎,无知无觉,我林家传世之宝,注入山中净泉,能显万物灵性。今儿来此,非是查银,乃是验银。若此中银两,果如县令大人所言,来历清白,则水满不溢,否则,水不能容。”
县令皱眉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这,这也太……”
这也太胡闹了吧?不仅县令如是想法,连李旭都摇头无语,这小子在京城的时候,可没这么脱线啊,怎的到了扬州,像变了个人似得……
林楠不理,淡笑道:“怎么,不敢?”
县令看着那刻痕尤新的竹筒,怎的看怎的眼熟,这传家宝,怎么和上次他在庙会时看见的那个落魄秀才的手艺那么像呢……
看了李资李旭一眼,见他们皆不说话,无奈道:“林公子请便。”
罢了罢了,连两位皇子都由着他胡闹了,他还能怎么着?
且哄着玩罢!他也不担心,且不说灵不灵,即便是灵的,还能拿这个做证据定了他的罪不成?都不用他喊冤,皇上第一个便不会答应。
李资却摇头失笑,时隔大半年,再次见到他装神弄鬼,却是亲切的很。只是这家伙越来越漫不经心了,上次那竹筒好歹是他自个儿刻的,如今直接拿了路边摊上的货色来应付,再仔细看看上面的诗词,更是哑然失笑――这首诗问世才不到十年呢,这传家宝未免弄得也太敷衍了些儿……
伸手拿了一锭银子,轻轻放入装了半筒水的竹筒,果然水满而不溢,李资微微动容,看了林楠一眼。
林楠笑笑,一旁林全将竹筒中银子和水一起倒掉,重又注了水,李资又挑了一个扔进去。
那县令见李资亲自上阵,顿时无语,不由感叹林家势力之大,居然连两位皇子都要哄着他玩儿。
却听李旭忽然轻咦了一声,道:“我来试试。”
县令正走神,尚不知出了什么事,闻声看去,便见林全将一锭银子单独收在了一旁,李旭伸手又投了一锭进去,水位渐高,继而从竹筒边缘溢了出来,林全将银子收在一旁,李旭再次投下一锭,依旧是满溢。
县令撇嘴道:“水放多了吧……”
此言一出,心里忽然涌起强烈的不安,传言中林家大爷顽劣是有点,却绝不是愚钝蠢笨之徒……他虽幼习孔孟之道,可是格物致知,有些东西他也稍有涉猎,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能倒背如流――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古怪啊……
只听耳中传来林楠散漫的声音:“此中有诈,可剖而见之……”
想也不想急声道:“且慢!”
见三人目光一齐落在自己身上,昌乐县令窒了窒,强笑道:“这可是官银,岂能因了这般荒谬的理由……”
话未说完,一道寒光乍现,唬的他一个机灵,剩下的半截话便吞下了肚,耳边紧接着传来铿然一声脆响,李资将手中短刃收回袖中,淡淡道:“大人心虚了……莫说这是朝廷发派下来修河的银子,便是即将上缴朝廷的税银,有我和二哥在此,难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