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原创]浅论“隆中对”计划的失败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孙权坐不住了,文讨荆州不成,就“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荆州空虚的后果),刘备“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刚刚取得益州,还没恢复元气,就中断“隆中对”中取汉中的计划,要与本应结好的孙权开战,“隆中对”计划的步骤已被打乱了,而起因就是收益州这一步拖泥带水,这就叫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腾出手的曹操趁机在这一年,赶过来收了汉中.当此形势,孙刘两家都意识到了危险,迅速议和,双方分地的结果是荆州地区刘备守军的侧后更加虚弱,这就为此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当刘备去夺汉中时,“隆中对”计划中的大便宜货“张鲁集团”已先被曹操取得了,原先的“软柿子”变成了“硬核桃”但仗着当时刘备集团人才济济,“牙口好”最后终于拿下了汉中这块前进基地(建安二十四年),此战对刘备集团来说是竭尽全力把曹操黑虎掏心这一拳挡回去,对曹操而言不过是把伸出的拳头缩回来而已,而它已经让“隆中对”计划的进行遇到了困难,益州的拖泥带水,汉中的艰难取得,都出了“隆中对”计划的意料之外,建安十七年至建安二十四年连打近八年的仗,对于原本就实力不足的刘备集团来说,肯定是大伤元气的!

作为第二步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中,“西和诸戎”因为马超的加入,而实现了;“南抚夷越”从后来伐吴时有“蛮夷”助战来看,也实现了;“外结好孙权”后人皆知关羽办得再糟糕不过了!可当时远在西川的刘备恐怕是不知道的。“内修政理”恢复元气需要时间。可见,当时(建安二十四年)在益州的刘备集团内部准备工作至少有一半还没有做好,而外部因素的“天下有变”远未到来。在益州的刘备集团绝对不会发动“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

可远在荆州的关羽,莫名其妙的发动了“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不过从《三国志》的记载看,这并不是“隆中对”计划的第二步,更象是与刘封,孟达部队钳形攻击上庸,樊城地区的一次战术攻击行动,但由于刘封,孟达部队的不作为,关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可偏偏他热的过分了,战术行动打出了战略效果,结果让曹操孙权借他的热度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刘封,孟达部队的见死不救,让关羽的退路只有麦城这一条死路。对关二爷的失败我觉得并非刘备或诸葛亮的“有意陷害”,因为,一来,当时“隆中对”计划已几乎实现一半,这可是刘备和诸葛亮一生梦想所在,荆州一路是“隆中对”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他俩保这一路还嫌不够,又怎能自己拆台,别忘了孙权“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刘备立即放下汉中,发兵五万要掐架。二来,刘封,孟达部队向上庸的攻击行动与关羽的攻击行动是相互配合的,关羽并非孤军,实际上刚开始只是派孟达攻上庸,后来“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这与其说是支援孟达,不如说是支援关羽,刘封可是关羽的干侄子啊!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刘封,孟达部队的不作为,使樊城没有拿下,本来扎不起来的口袋,最后还是扎起来了,于是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导致“隆中对”计划失败的第二块多米诺骨牌(最重要的一块)倒了!

接下来,“隆中对”计划被搁置了(实际也无法施行了),刘备在两年后开始伐吴,也许刘备还没想放弃“隆中对”计划,他想夺回荆州,重建实现“隆中对”计划的基础,如果能侥幸彻底打败孙权,那就是意外之喜了。可结果却是夷陵惨败,刘备把实现“隆中对”计划的人力资源全部赔光了,而荆州一路也彻底的从“隆中对”计划中删除了!实际上,此时的“隆中对”计划已经是支离破碎了,所以,刘备的死,实际上是因为他知道唯一可以让他实现统一大业的“隆中对”计划,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了,刘备是绝望而死的!导致“隆中对”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