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章 荆州的思考 (2/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策左右实力的消长。联合与斗争不能一成不变,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高屋建瓴的分析研究,制定正确的策略,方能争取主动,才能在争霸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荆州失守,使这一维持蜀汉与曹魏、东吴鼎立的支撑倾倒,从而打破了战略格局的平衡态势,并引发了刘备的夷陵之败,成为蜀汉政权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如果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那么关羽失荆州,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宣告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彻底失败,使三国势力范围从此基本定型。

为此阿斗认为,由于战略指导思想的先天不足,荆州对刘备来说是个沉重的战略包袱,拥有荆州就天然受到曹操、孙权两大强敌的夹击,打曹操时孙权在背后东刀,打孙权时曹操在后面袭击。所以,在以后的斗争中,他决定采取最有利的策略,利用荆州大做文章,使魏吴彻底势不两立,蜀汉政权从中渔利。

这是阿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人口的问题。

阿斗知道兵民是胜利之本。尤其是古代的战争,胜利与否更取决于人口的多寡,还有军队的斗志、素质和数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蜀汉政权地小人少,国力空虚,军队弱小。魏蜀实力相差悬殊,人口:魏是蜀的6-8倍;兵力:魏西线兵力25万以上,蜀汉中兵力最多不超过7万。战将:魏上将如云,蜀汉人才缺乏。生产力:中原地大物博,西蜀经济规模太小。粮草:魏国无后顾之忧,蜀国粮草运输难以为继。

历史上,魏蜀吴实力对比如下:

一、人口方面。魏方,景元四年537万,灭亡时1386万(包括益州);吴方:赤乌五年240万,灭亡时230万;蜀方,章武元年90万,灭亡时94万。数据来源:《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晋书・地理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续汉书・郡国志》。

二、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方面。魏方: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吴方:扬州、交州、荆州大部。蜀方:益州。

三、兵力方面。魏方:50万-70万,吴方:23万,蜀方:15万。

基于以上认识,阿斗决定以后把增长人口、增加土地、增强实力作为首要任务,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的行动都以人口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如今,天下的大势是如此的清晰明了。

虽然曹操赤壁之战惨遭失败,但是由于国力强大,很快恢复了元气。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仍然是雄踞北方的霸主,虎视天下。继续挟天子以令不臣,打着皇帝的名号继续征讨其他割据势力。西凉的马腾首先遭殃。曹操为了解决南征的后顾之忧,以皇帝的名义封马腾为前将军,改屯槐里,假节,封槐里侯。派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一度犹豫,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富三代孙权集中兵力镇压山越人的反抗,统治逐渐稳固,虎踞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时时觊觎荆州。士燮盘踞交趾岭南,而后归附孙权。

富二代刘璋虽然暗弱,但占据着偌大的益州,为了抵抗汉中五米道张鲁的入侵,热情地邀请宗亲刘备入川御敌。

公孙康割据辽东,不时与高句丽争夺地盘。

阿斗想,刘备今后的方略,应该是伺机占领益州,夺取汉中,固守阳平关等与曹魏交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