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56章 卖锅背锅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马价银三万两,夷马料草银二万两,变卖夷马价银一万两。

就是说十万两中有二万两是草料钱。总不能买了马之后让马不吃不喝吧!

十万两中还有一万两是变卖夷马的银子。就是说这笔银子根本就没有,需要大同镇倒手马匹后自己挣。

如此一来,大同镇得胜口等三个马市实际分配为阳和道领银三万五千两,听宣大总督于守口、新平二市口支用。分巡道领银三万五千两,听大同巡抚得胜市口支用。

再计算一下,就是蒙古马的平均收购价为四两六钱!

所以每当互市之日,镇协等官员整搠兵马,严阵以待,严查蒙古人将不堪之马匹充数。凡断舌筋者,割鬃尾者,剌咽喉者,灌泥沙者,皆不许入马市暗门。倘若鞑虏狂态如故,一例绝之,稍有不轨,设法惩之!

这种情况下,大同镇的市赏居然出现经常用不完!自然就影响到顺义王等人的“抽分”。

布什图顺义王几经交涉,双方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将没有交易的马匹数量也折算抽分银子。

时间进入崇祯时代,林丹汗击败了顺义王,要求和明朝通贡。

一开始,崇祯是拒绝的。

攻打我大明藩国,还想要我大明市赏,做梦去吧!

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就是我大明的气节!

林丹几次进攻明朝之后,在大臣的劝说下,崇祯接受了林丹汗虽然不是属国,但是“继承”了顺义王互市份额的说法。

粗暴的林丹汗提出,年景不好,马没有了,直接按照旧例折算“抽分”吧,共计八万一千两!

也不知道是哪个给林丹汗出的这个主意。

兵部尚书气得跳脚,有马才有马价,马价都没了,还抽什么抽,分什么分!

兵部尚书的潜台词就是:

我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

斡旋此事的八十三岁的宣大总督王象乾对皇上说,算了算了,互市来的马全是劣等马,根本不能当战马,纯粹浪费银子。把“抽分”给他吧,双赢!

崇祯于是同意了。

八万一千两起名为“额赏”。“额赏”不同于“月赏”。“月赏”是林丹汗“继承”自顺义王的守边夷的军费。至于这个八万一千两的“赏赐”,林丹汗叫做什么名字,不得而知,知道了也不知道!

张廷拱认为,当年皇上既然可以给西达子林丹八万一千两的“额赏”,如今形势所迫,为什么皇上就不可以给东达子阿巴海一些“市赏”?

当然,要符合一个前提:我堂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只是苦了宣府巡抚沈棨,如何挨撑?

弄好了,沈棨可以如王象乾一般全身而退。弄不好,沈棨就是另一个背锅的袁崇焕!

……

放眼后世,张廷拱的估计一点都没错。

沈棨议和很可能有上意!

因为崇祯完全做过类似的事。那次的主谋是崇祯十一年的宣大总督卢象升。

崇祯十一年,皇太极再次西征归化城一带,打击南下贸易的喀尔喀部,并派遣察哈尔旧部为使者到明朝,再次要求议和互市。

三月,宣大总督卢象升密报皇帝,并提出三策:奇着为以骑兵突袭清军;正着为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