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唐超等人已经回到了楼上,他们所在房间的窗户正好能看到酒店门前的场景,也因为之前遇到了枪击事件,所以张沁和张立言都在他屋里。
张沁在旁边的沙发上跟陈静汇报情况,而唐超和张立言就站在窗边,端着茶往下看。
唐超刚才跟陈静通过电话了,表示自己没事之后,详细情况汇报的事就交给了张沁。
“老张,你觉得刚才刘老师说的那句话怎么样?”
刘老师就是老师团队里年龄最大的那个,之前说了一句“你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只是科技进步的事吗”,引起了唐超的思考。
听到唐超问这个,张立言也想起来了。
不过这句话怎么说呢,根据他在欧罗巴宇航局工作几年的见闻,航天事业的发展还真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事。
只要这些东西还在国家的框架内,那就不得不受国家战略的影响,而国家是由多而杂的人类聚合而成的,也就是会受人类的影响。
因为人类各自利益、立场、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接收程度的不同,影响也不同。
听了张立言的回答,其实唐超也明白这些道理。
别人只能从地球和人类的方面思考这个问题,而他却可以跳出这个框架,通过对比地球和坎星的情况来思考这个问题。
这种更大尺度的视角,还有其他文明做参考,让他可以得到更多、更详细的对比资料。
不过对比归对比,这只能算“文”的,而今天,他亲自经历了一场“武”的。
他也听说了一些情况,虽然这里边有叶子烟的催化效果,可抗议者在这里喊了好几天,他也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甚至马丁跟他说了,这里边有“生意”,但是他也算是见到一部分民众对航天的不理解。
从航天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发展到现在,它就是极小撮精英玩的东西。
普通民众,甚至普通国家都接触不到。
别看现在宣传科普做的这么好,仍然无法让普通民众真正的了解航天和太空。
虽然因为私人航天的崛起和发展,未来将是美好的,但是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拉近普通人与航天,人类与太空的距离。
这么想的话,这次会议的主体——“让月亮离我们更近”,有多么理想化。
太空旅游项目其实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非职业宇航员,也就是那些“普通人”进入太空的费用是几千万美元。
有几千万美元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富豪了,而肯花几千万美元上一次太空的,那都不是一般富豪。
后来,私人航天公司崛起了,并且一来就瞄准了太空旅游。
声称要让真正的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太空旅游。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私人航天公司实现过轨道级别的太空旅游。
级别降低一点的倒是有。
比如亚轨道飞行。
就是乘坐飞行器飞到差不多100公里的“卡门线”高度,基本可以摸到太空边缘,飞行轨迹是个大抛物线,可以体验……5分钟的失重状态。
价钱相对于真正的轨道级太空旅游便宜多了。
很亲民,只要25万美元。
还有大气边缘飞行。
乘坐军用战斗机飞到20公里以上的高度,这个地方空气稀薄,是民用飞机无法企及的高度。由于距离地球更远了一步,在这里游客可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