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1938年6月6日,日军占领寿县。
1938年6月8日,日军占领舒城。早在5月10日,日军就派飞机轰炸舒城县城,炸死居民260多人,炸毁民房2000多间。1938年8月底,日军在望城岗向六安城打炮。
8月26日晨,日军先头部队数百人抵六安城东十里铺,被我东北军51军于学忠部的第114师守城部队击退。后日军兵力增至2000多人,在炮火的掩护下渐推进至城东望城岗;战斗一直继续到27日晚,日军逼近古城六安的东面城墙。当日时值农历闰七月初三,月牙还未挂上树梢,日军约200余人的便衣队趁夜色潜入六安的北城门,被我守军发现,拼全力将其压出城外。28日,进犯六安城的一线日军已达3000多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于下午4时许,终于从六安城的东南拐(即今日六安市区解放中路军分区红星楼附近)爬入城内。守城的51军114四师官兵与其进行了惨烈的巷战。直至夜10时,守军终因伤亡过重,出西门、便门,涉水撤往淠河西岸。六安城陷落。
日军侵占六安后,因其不在自己国度,不存顾忌,奸淫烧杀,无所不为,一点没有人性,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当年亲眼目睹的一些老人,至今不能忘却那不堪回首的惨烈场面,,并时常喋喋不休地告诉儿孙。日军侵占六安后,其13师团的主力在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指挥下,从韩摆渡、苏家埠等处架浮桥过淠河,经南岳庙、康家埠、独山、石婆店,向开顺街、叶家集进犯。另有一路向霍山进犯。随着战争的持续,侵华日军也深感兵力不足。
1938年8月28日夜10时许,守军伤亡过重,奉命撤出,六安沦陷。日军太田部队举行入城仪式。
10月13日,侵占霍山的日军撤走。
11月14日,侵占六安的日军也从皋城撤走,整整待了79天。
(摘自市政协《六安抗战史料汇编》 蔡继煌)
1937年1月,到延安抗大14队学习,重新加入共产党。在中央党校13班任队长。“七七”事变后,程明远奉党指示,返回合肥西乡开展抗日活动,和桂俊亭一起,在肥西烧脉岗组建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直属大队,有队员近百人,在肥西严店附近与地主武装王庚年部激战后撤离肥西。
1938年5月后,程明远先后在六安、定凤、合巢庐、合巢等县委和中心县委任书记,兼游击大队长、挺进团主任、支队政委等职。(来源肥西县广播电视台)
程明远1938年5月从延安回原籍从事抗日战争。后任中共六安县委书记,组建了六安游击大队,兼任大队政治委员。
1938年的8月26日,日军第十师团从合肥出发进攻六安,与中国守军第51军第113、114师发生激战。114师683团团长王鹏举率部英勇抗击,虽在人数上日寇数倍于自己,但曾一天数次击退日军的多次冲锋。28日黄昏十分,日军用炸药将东南城角炸毁,七八百名日军乘机突入城内。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激烈巷战,但终因伤亡巨大,被迫撤至潍河西岸,六安随即被日军占领。
(文字源于网络)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九日(春节)拂晓,日军两个大队约七、八百人,袭击八团东山口老人洼驻地。8团英勇奋战, 不畏强敌,全力迎战来犯之敌,激战终日, 打退敌军多次进攻。特别是三营在李木生营长率领下,依靠土造步枪、大刀、长矛打得英勇顽强,最后日军什出一百五十余人伤亡代价,用骡马载运尸体撤回据点。
东山口战斗是八团东进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锻炼了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