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十四章 家门不幸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王兴海害怕老婆倪凤霞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这种怕绝对有别于四川话里的“趴耳朵”,这是一种窝囊,让村里的很多人都看不上他。豪爽的人是看不上他的斤斤计较,随性的人是看不上他的唯唯诺诺,无畏的人是看不上他的胆小怕事。王兴海窝囊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他小时候也很调皮捣蛋,跟所有和他一般大的小伙伴一起偷苞米、抓青蛇、熬雏鹰,什么刺激做什么。小学上到六年级他的母亲去世,家里人找到他时他还趴在蛤蟆洞空口等着被他放进去的蜈蚣与蛤蟆大战一场。回到家看见静静躺在门板上的母亲,他没有去思索着生命的意义何在,只是知道那个躺在上面不动的人、那个在他所能回忆的生命中与他朝夕相处、那个独一无二的亲人现在以后都不会再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了,淡淡的悲伤背后暗藏一丝的窃喜,以后管他的人又少了一个,他觉得自己的将获得更多为所欲为的自由。在所有亲朋好友怜悯的眼神和叹惋声中,王兴海在故作悲伤的氛围当中也感到危机的来临正像亲朋好友所表达的感情一样令人不安,因为他残疾的爹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毫无能力撑起这个家里的生活重担,在那缺衣少吃的年代,他这个家庭的不幸尤为明显。这可以从即将要治理他母亲丧事上看出来,亲朋好友把他找来就是要他这个13岁的小屁孩拿主意,怎么办?在亲朋好友的可怜之下用乞求的眼光和口气去获得他们的同情与帮助,然而亲朋好友们除了不断地制造出悲悯的气氛之外,谁都很巧妙很艺术的躲开了王兴海的乞求。打了以后吃饭这个千万年来历久弥新充满科学态度的话题一丝不苟的摆在了他的面前。自己挣的公分只够一家5口人塞牙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饱三年饿三年跌跌撞撞又三年。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良妻,有了自己的家之后他就像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愿意处处让着这个与他同甘共苦的女人,女人护短,把一切都交给这个女人打理,他有种无为而治的心安理得。因为饿肚子的感觉带给他的痛苦太过于深刻,他宁愿窝囊被人看不起也不敢用吃饭来当赌注,他用抠抠搜搜、低三下四诠释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窝囊,他却不为人知的悄悄在享受着窝囊带给他物质上的安心,王兴海想的是:我只要能吃饱饭就行了,其他都是扯淡。

他到王兴喜家找石灰,王兴喜正在与他眼中的那个忤逆之子搏斗。王兴喜的儿子王平比王恩大十岁,90年代初农村成绩好的孩子都时兴上中专,那时候中专毕业之后包分配工作,在农村所有有经济条件的家庭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子女上一所心仪的中专。农村孩子考中专的竞争绝不亚于现在的高考。考上中专就等于是一只脚走出了农村另一只脚跨进了城市,只要有工作不管是在城市或农村你在乡亲们的眼里都是吃皇粮的城市人,中专在那个时候成了农村人趋之若鹜的神圣级殿堂。

王平上的是市里的交通学校。光初三就补习了三年,最终还是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交通学校的建筑设计专业。毕业之后,王平的同学都被安排到各自县份上的交通局上班,他却被分配到自己村里的小学教书,心中的不满让他把原因归结到王兴喜没出息,只要与王兴喜见面就开吵,吵着吵着就大打出手,父子之间反目成仇。王平怪王兴喜当着村支书不用自己与乡里关系为自己的工作走动,等别人都把交通局的工作岗位占满了才去找关系,最后求爷爷告奶奶的弄了个乡村教师,在王平心里不愿意回农村、不满于当乡村小学教师、不满于被当成叫花子糊弄,一切的不满意变相的让他感恩戴德,让这个虽是农村出来但娇生惯养的年轻人心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王兴喜家门口窗户的玻璃碎了一地,这边是王平跳着脚骂“你这个老杂毛,我全是被你害的,你还好意思叫我拿钱给你。”

那边是王兴喜指着手骂“你这个狗东西,你他娘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