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想起前世兄长因资助寒士被弹劾的场景。
马车拐进醉仙楼后院,裴彤与燕倾城已在雅间煮茶。
“流水台明日便能搭好。”沈嘉岁展开图纸,“就用我们侯府的庆喜班。”
“好!”燕倾城轻启朱唇,突然道:“嘉岁,我听闻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你们侯府似乎遭遇了困难,竟开始抛售祖产,莫不是为缺钱而烦恼?我兄长这些年来也积攒了少许家产,虽然算不上丰厚,但应急之用还是足够的。”
“这是我兄长自己攒的。”燕倾城进一步补充,“他主动提出资助,嘉岁,你暂且收下,待度过眼前这道难关,再归还也不迟。”
话音刚落,燕倾城突然推过一叠银票。
沈嘉岁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迟疑,随即缓缓伸手,接在手中。
洒金纸上的“宝通钱庄”印戳刺得人眼疼——整整二十张千两银票。
沈嘉岁指尖拂过银票边缘,吃了一大惊。
整整两万两!
燕家贫寒,燕回时俸禄又不多,怎么拿得出这么多钱?
沈嘉岁正疑惑间,大理寺曹少卿的皂靴踏碎满室寂静。
他玄色官服沾着牢狱特有的霉味,却将个沉甸甸的信封捧得郑重:“燕大人今晨收的债,全在这儿了。”
燕倾城拆信的手直抖,欠条上歪扭的字迹混着血指印。
“大哥他…”燕倾城喉头哽咽。
那个宁肯典当朝服也不催债的兄长,如今竟将陈年旧账翻了个底朝天。
在外人的眼中,大哥总是一副生人勿近的姿态,然而唯有燕倾城深知,在这副冷酷的外表下,大哥实则拥有一颗极度热忱的心,对于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他总是无法视而不见。
大哥读书的时候,便已显露出他的善良本性。他常常拿出家中的银两,无私地资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希望能为他们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
而当他后来步入仕途,遇到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他们妥善安排后事,让他们能够尊严地离去。
家中大部分的银两,都被他用在了这些慈善事业上。
此外,他还常常借钱给那些有需要的同僚。
只要有人开口,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将钱借出,而且从来不会催讨债务。这就导致家中堆满了借条,而这些债务却一直未曾收回。
然而,让她感到震惊的是,这位素来好面子的大哥,竟然会主动去讨债。
这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燕倾城拆开牛皮纸封口,八张盖着钱庄朱印的银票滑落案头。她捡起最上面那张五千两面额的对着光看:“大哥这回真是豁出老脸了,一共收回来三万两的账呢。”
沈嘉岁闻言抬头:“三万两?你哥这是把燕家老宅的地皮都刮干净了吧?”
“何止。”燕倾城将银票推过去,“听账房说还押了两间当铺。拿着吧,大哥说了,这钱放在你手里比存在钱庄踏实。”
沈嘉岁捏着银票的手顿了顿。
自打开始囤积丝绸,燕家兄妹前前后后竟凑出两万八千两,这数目便是簪缨世家也要掂量掂量。
她盯着燕倾城腕间磨出毛边的藕荷色袖口,突然觉得手里这叠纸重逾千斤。
“别担心,我们借给你也算是投资嘛。”燕倾城往她嘴里塞了块桂花糖,“听说嘉岁最近在囤积丝绸货物,库房都堆到房梁了,还要往豫州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