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得知线索后,刘乘宴一行人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峦城。
程熟得知军饷或许已经到了峦城时便快马加鞭赶回阳州英王府,求问英王下一步该如何走。
程熟见到英王后便细细将渔夫所说一字不落的重复了一遍,英王得知军饷或许是被贼人运往峦城时心里便隐隐有些不安,他将舆图在书桌上摊开仔细看了一遍,想要去猜想敌人为何往峦城而去。
西南多山多雨,山林茂盛,水路四通八达,贼人藏进深林或是顺着纵横交错的水道逃走都难以查探,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知道贼人是走水路运的军饷,但却一直没有追到其下落的原因。
英王手随心动,一条条数着均州到峦城的水道有哪些,这些水道中哪些适合行船,一番思索过后他在地图上指出了最符合条件的一条从均州通往峦城的水路。
阳州在均州的西南方向,西南多山,地势比均州要高一些,而峦城在均州的东南方向,峦城与阳州接壤的地方地势较高,但峦城同均州接壤的那一块地势却是比较低的。
他记得军饷刚被截时,均州下了一场大雨,那河道必定会涨水,水势湍急,那运着军饷的船顺流而下必定日行千里,所以才能这么快便离开均州地界且让人无从查探。
峦城,为何选峦城呢?劫走军饷的人是早就算到那时会有大雨方便行船逃脱么?
英王突然想到,自己巡视治下城池是每月一次,他每次都是从王府和驻军所在的阳州开始巡城,接着便会往南部走,往位于阳州南部的安国边城康城而去,巡完康城后便往东北方向的峦城而去,巡完峦城后再往西走回到阳州。
平时巡城时若是没有什么意外,他每次巡到峦城时便是间隔二十日左右,而他上一次巡完峦城回到阳州恰好是军饷被劫的前几日。
或许这些贼人就是认为他巡完峦城后近期便不会再去那里,所以故意将军饷运往峦城。想到此中关窍,英王一边指着舆图上最有可能运送运行的那条水道,一边吩咐程熟:“给峦城传信,让谢襄立刻派人沿着均州往峦城而下的这条水道沿路去搜查,如有军饷的消息立马来报。”
谢襄是峦城司马,也是英王在峦城安排的人。
程熟领命而去。
既然刘乘宴等刑部一众官员已经往峦城而去,他们既是奉旨而去师出有名,英王就觉得自己留守阳州让他们查去吧,若是他们追回了军饷那自然是最好的。
峦城。
刘乘宴等人快马加鞭一路赶往峦城,一口水都没来及喝上便开始查找军饷的下落。
峦城西部多山,东部多平原,如果数十艘船在平原河道上走想必会很显眼,所以他猜那些人或许到峦城后改走陆路也说不定。于是就和刑部郎中等人兵分两路,刘乘宴带着刑部主事谢良沿着陆路搜查,刑部郎中肖华带着刑部书吏任不凡沿着水路继续查探。
刘乘宴等人路过一个位于山脚处行人往来歇脚的茶摊时,刑部郎中谢良打马走进刘乘宴身边开口说道:“大人,我们的人一路紧赶慢赶,此时已是人困马乏,此处正好有歇脚的茶摊,我们不如就在此歇上一刻钟,如何?”
刘乘宴回头看向众人,大家刚才听见了谢良的话此时都望着他,等他做个决断,他看众人神色疲惫,心想大家一路过来确实没怎么休息,便同意了谢良的提议。“大家都累了,那就再歇上一刻钟,补充些干粮,一刻钟后再出发。”
众人闻言立马齐声回道:“谢大人!”说完纷纷翻身下马,手牵缰绳往茶摊而去。
这山脚下的茶摊沿路而设,平时在此落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