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西蜀国,青峰山。
青峰山上有一座道观,天下皆知,名叫青衣观。
一百多年前,青衣观建成之日,青峰山境内,百花齐放、江水生烟,诸峰山上皆有紫色氲氤飘然直冲上天,群鸟惊起旋聚长空,白鹤并彩霞翩然齐飞,一派祥瑞升腾、仙气浩然之景象!
此番景象并非一座小小的道观而引起的,乃是青衣道观之主坐化登仙使然,其动静如此,皆是因其悟得老子李聃留世之道,得天机之门,引得天地山川变化所生出的气象。
自此,道教伊始,有缘有根之人,皆可修道。道教一门,从不自珍敝帚,修道之法传诸天下,然修道修仙一途若非身怀大气运、大智慧者、得天机者,绝无可能成仙。数天下万万人,能看懂修道之法者不过百八九千;能修者,去其一半;怀气运者、智慧者,万中有一;而天机不知,只看天意,故成仙者,万万人中也难有一人,自青衣观首位观主登仙后,一百余年来,只听闻鬼谷、梅花两派师祖庆隆一人得天机造化,升位登仙。
然而,未能升位登仙,修行道法之术者也与常人不同,其间变化,仍是无穷,因修炼者常需深居高山,久久不出,颇为神秘。故而世间将此类人称为山上人,是与山下凡夫俗子区分开来。
青衣观所在青峰山,为山上修道之人开门,故奉为仙门山,青衣观则为众观之祖,敬称圣仙观。而青衣观观主,凡山上人,皆需敬称青观主。
当今之青观主,自掌观以来,从未下山,一直于青衣观中闭关修行,连观中弟子也很少能见到。传闻其道法深厚,有半仙之姿,修行时常有天机欲现之征兆,离登道成仙只欠天机降下,即可飞升。
许多山上人上得青衣观拜访,都想瞻仰其容颜,一窥半仙之貌。观中众弟子无奈,他们也想见一见自己观主,可除了观主的一位亲传弟子,谁也没见过观主。甚至观主的亲传弟子,众人也很少见到,惹得大家悻悻然而归。
然而,青观主名声在外,每日拜访者仍络绎不绝,今日也不例外。
今日拜访者中,有一名年轻人,衣冠华丽、容貌清逸,一副干净的脸庞上,有一双深邃的眼睛,眼睛及上,一对长长的眉毛,尽显贵气。
行走间,手持一把纸扇,随意展开、随意收起。时而,抚玩一下腰间环佩的青玉,时而,拨弄一下别在侧身的长剑,一副前来游玩的模样。登山也不急,慢慢悠悠、优哉游哉,若非他是沿着唯一一条通达青衣观的山路,否则,不会有人会认为他是来拜访青观主的。
“唉~,这青峰山山色秀丽,景色怡人,可惜公子我独独一人爬山,身旁无有美人相伴,又如何显摆公子我的才华呢。可惜啊,可惜~”
年轻人驻足一块大石之上发出感叹,随后取下侧身的长剑扔在地上,双手一摊,便要往石头上躺去。
“公子稍等,容阿怜为公子铺一块软垫。”也未看清,一名素衣女子何时出现在年轻人身旁,她匆忙从包袱中取出一块软垫,垫在石头上。
“公子,请!”
年轻人往垫子上一躺,伸一伸懒腰,打个哈欠,像是犯困了。
“阿怜,公子我困了,想要先睡一会,你帮我驱赶下蚊虫,别让它们吵醒了我。”说完,年轻人就睡了过去。
“是,公子,阿怜定不会让它们吵到公子。”只见素衣阿怜说完,从腰间掏出一支匕首,朝空中随意刺了几下空气后,聚精会神的盯着年轻人周围,地上飘落一片蚊虫尸体。
许久后,年轻人响起鼾声,嘴巴嘟囔起,梦呓着什么。阿怜忍不住朝年轻人看去,不一会,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