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道:“你们说的皆有道理……不过论政,论政,当前局势已成定局,只有理清原由,吸收教训,方能为朝廷献策。你们且说说,这和谈之局的因由?”
余淼淼认出此人的声音来,竟然是李鹏举。
他一说完,底下议论纷纷。
很快就有一学子道,“若是我大宋兵强马壮,自然不需要受此屈辱,可朝廷每年拿出的军资不少,却依旧是弱兵无强将。宋朝疆土辽阔,能人强将不少,偏偏戍守宋辽边境的统领竟然是废王赵蛮,这些王孙公子,养尊处优,不过是求军功,哪里能真心保疆卫国。”
说完还惋惜的摇了摇头。
“我赞成文聪的话。赵蛮随后谋反,足见其野心,一群叛兵,哪能一心为国?为将不贤,兵焉能强?”
“若非此子好战却无能,惹怒辽、夏两国,双方本是互相僵持,就算大宋祈和,也不用付出现在的代价。”
“……”
刚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两边,居然和谐的找到了出气筒,将所有的矛头指向赵蛮,同声讨伐,一团和气,余淼淼听得有些气息不稳,手心篡紧,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觉得酸胀的像是在冒泡。
她不清楚其中内情,但是兵不强马不状,这岂是赵蛮一人之责?天下兵马都是他的吗?马是他养的吗?军费全部直接交给他了吗?还是他真如人所言,拿了军费养尊处优?
赵蛮若养尊处优,何以落下一身伤痕,几乎丧命?
坊间传闻,他六岁至军中,迄今已有二十载,他若养尊处优,何苦到边关戍守?北地苦寒,将这些学子丢过去,看他们能不能守二十年?
别的不说,赵蛮跟她挤在余家的草屋里,亦没有丝毫的嫌弃之心,他身份尊贵,若非受过苦,哪里会如此。
每年大宋要给别国送钱,这与他有什么相干呢?不给钱,辽夏会退兵吗?
要钱,多要钱,指责赵蛮,不过是要个理由而已,就连她都不信,这些饱学之士,居然能够说出来,鼠目寸光也不过如此。
宋辽打打停停十多年,他只怕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现在却一句好话都没有……
他若没有能耐,从年初他被流放至今,这才多久,他已经将慕容家铲掉,又将张家的财物收入囊中。可打仗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她看向赵蛮,却见他面不改色,目光凝视着这群学子,满是嘲讽。
她的手一动,就被他握得更紧了,他垂下头看向余淼淼,余淼淼也扬着头看他。
突然他取下她的帷笠,摸了摸她的头顶。
这突如其来的动作,余淼淼不解其意,也不想去解了,她心里酸涩,将脸靠在他胸前了,赵蛮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头顶。
这时,李鹏举淡淡的问,“依照你们所见,如若策论题目为宋辽谈和的原由,只需要提交两个字‘赵蛮’即可?”
众学子悻悻不言。
“雁卿,我且问你,朝中涉及兵马的都有哪些?他们与在外的将领有什么权责?”
一个学子站起来,道,“有枢密院和兵部,枢密院负责调兵,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奖惩及兵籍、军械粮草、军令……在外将领只有领兵之权。”
这人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已经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区区一个在外领兵的王爷,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决定战和。
李鹏举失望的扫过众人,不紧不慢的问:“依诸位所见,朝廷处置赵蛮,或是将他交给辽、夏,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由赵蛮去赔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