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24章 名动之始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崇政殿。

这是官家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打发了大宗正后,官家便来了此处,还召来了在大内值班的十几位重臣。

虽然朝廷腊月二十已经放假了,但总要有人轮流值班的,军国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官家把他们召来就是看书,人手一册《资治通鉴》手稿,每一册手稿的封皮上都有他亲笔题写的书名,还加盖了他的私人印章。

人得了宝贝,总是免不了要炫耀一番的,不然不是锦衣夜行、明珠蒙尘嘛!

官家想让大宋乃至全神州都知道,他赵家的子弟写出了一部堪比《史记》的皇皇巨著!

诸位重臣拿到手稿后,崇政殿内便只剩下了翻书声,对文人来说,一本好书太难得了。

官家也在看,还时不时地看看下面臣子们那如痴如醉的表情,心中很是快意。

赵世安是宗室子弟,而他是整个宗室的大家长,所以理论上来说,赵世安就是他培养出来的,因此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一读,便是三个多时辰,一册手稿看完了,再与他人交换着看,中间众人只简单用了些茶水糕点,其实他们压根不饿,《资治通鉴》比什么都管饱。

亥时初刻左右(晚上九点),官家看夜深霜重,让内侍收走了诸臣手中的手稿,让他们回去休息。

诸臣的反应都比较大,直言不需要休息,他们可以在这儿看一夜,直到官家说会让国子监尽快刊印下发,他们这才让内侍收走了手稿。(宋朝的国子监除了教学生,还是官方主要的出版机构)

副宰相富弼感叹道:“官家,此诚为天地间一大文也,结构宏伟,取材丰赡,论古皆折衷至当,难得难得啊!”

枢密使韩琦也赞道:“官家,臣窃以为,自有书契以来,少有如《通鉴》者,此实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三司使欧阳修夸道:“官家,臣以为,此书可与《史记》并列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翰林学士承旨王珪道:“官家...”

在场的重臣都把《资治通鉴》夸了遍,然后副宰相富弼出面问出了一个众人都关心的问题:“官家,不知此书为何人所著?”

富弼已经看过三册手稿了,这三册文风一致、修辞统一,再加上那如出一辙的笔迹,分明是一人所著。

“呵呵呵...”官家笑了笑,道:“是太祖四世孙赵世安在永安县皇陵守孝六年期间所著,前日由大宗正献上!”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此书居然是混吃等死的宗室子弟所著,这让他们这些自诩为帝国精英的顶级士大夫情何以堪!

“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副宰相富弼率先调整了心态,宗室出一大才,不正是国朝文治大昌的典范嘛!

“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臣,为官家贺,为大宋贺!”

其他臣子也相继恭贺官家,赵世安好歹是大宋人,这要是别国人写的,那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夸耀大宋文风鼎盛、冠绝神州啊!

“哈哈哈...”官家笑得很开心,作为帝王的他也是很好面子的,此惊世之作在他在位的时候面世,不也是天运使然、祥瑞之兆嘛,这是上天对他的肯定啊!

接下来,官家提了破格让赵世安参加嘉祐二年科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