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四十二章 让我开开眼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全都答对,是因为从第五十题开始,便属于难度较高的帖经,是常教谕专门找的冷僻之言,寻常时候根本用不到,也不是帖经经常考的试题。

常教谕就不信顾廷烨连这些也能答对。

第五十一题,对。

第五十二题,对。

......

一直到第八十四题,竟然没有写字。

常教谕出了一口气,有点子兴奋。

终于找到了一处你不会的。

哼,我看你还如何狡辩!

便抬头看着顾廷烨问道:“为何此处不答?”

“哦,学生家中亦有此书,只是前些日子,学生在书院内又翻到此书看一了遍的时候,发现这里竟与家中藏书不同,所以不敢妄自作答。”

“还记得家中此句应为‘明经’,而书院中为’名经‘,是以学生不知该以何为准?”

常教谕讶然,这等细微之处,别说是寻常学子,就是很多教谕也不知道,自己能知其来历,还是因为改‘明’为‘名’的人就是自己的恩师,没想到顾廷烨竟然能记住这微漏之处。

仔细看了看顾廷烨,发现其正躬身垂耳,等待着聆听教诲,这才解释道。

“你家中藏书应是前朝所留,只是后经我朝大儒注释才成了‘名经’,可记住了?”

“是,学生记下了。”

常教谕脸色稍缓,点点头,继续批阅。

第一百二十五题,对。

....

第一百三十二题,此处是一题墨义,同样的,顾廷烨只字未答。

见常教谕停了下来,站在一旁的顾廷烨上前解释。

“此句学生还未看过,所以不知从何答起。”

“这一句出自《南史》第四篇。”

“是极,《南史》学生还未看过,怪不得学生想不起来此句为何。”

顾廷烨恍然大悟。

接下来又有几处顾廷烨并未作答的墨义,常教谕也一一为顾廷烨解释。

王山长看着这师生一问一答,提起来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下子,应该不会再赶小顾了吧。

一连一百六十题帖经,墨义,顾廷烨只有五处不答,但凡写了字的全都一字不差。

且没有答卷的题目都是出自《南史》这几本偏冷的书籍,而从四书五经之类流传较广的名著中选取的题目,顾廷烨是一题未错。

这时候不止常教谕,就连王山长也有些惊讶了。

“学生没什么天赋,读书全靠过目不忘,真是有愧于山长和常教谕的教诲。”

听听,这是一个学子该说的话吗?

一点都不懂得戒骄戒躁。

“过目不忘?”

常教谕皱眉,这顾廷烨到现在还口出狂言。

常教谕也曾见过几个号称过目不忘的神童,但大都不过是滥竽充数包装出来的样子货,少数一两个倒是能背一些千字文,三字经,这些人尽皆知或字数寥寥的文章。

这顾廷烨才情是有,但这胡吹大气的毛病需要治他一治,罢了,今天就让老夫来点醒他。

这人啊,要懂得谦虚!

“是与不是,一试便知。”

常教谕从怀里掏出了一叠尚未装订的书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