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志,平素颇谈得来,二者常在一起探讨易理和国事。赵迁来到魏僚家中,门口小童一见急忙引到客厅奉茶。刚一坐定,魏僚走进来,笑着说道:“赵兄有何急事一大早找我?莫非升官了?”赵迁急忙说:“别调侃我了,我找你是有大事相商!”魏僚说:“有何大事让你这么激动?”赵迁说:“我......”,欲言又止。魏僚一看,忙对小童说:“你去门口看看。”等小童出去,赵迁急忙说:“出大事了!”赵迁把昨晚的所见一五一十地向魏僚详细说明。魏僚听着不觉脸色郑重了起来,坐直了身体。待赵迁说完,他说道:“赵兄以为如何?要如何做?”赵迁苦笑道:“这正是我要向魏兄请教的地方。此天象乃大凶之兆,事关朝廷安危。我想向陛下奏明,但当今陛下的状况,我怕奏明陛下是祸非福啊,到时候可能人头不保!”魏僚沉思了一会,说道:“当今陛下昏庸无道,听信奸臣,残害忠良。如果赵兄奏明陛下,恐怕会定你一个妖言惑众之罪!到时候不仅自己有性命危险,还可能祸连九族。如果不报,又显得为人臣子不忠,不尽职尽责。反正赵兄早已有归隐之心,何不趁此时机辞去官职,远离京都,也许就免除了灾祸。”赵迁一听,顿时心头一亮,“对呀,何不趁此离去,脱去樊笼里,复归得天然!”赵迁拱手对魏僚说:“多谢魏兄!一语惊醒梦中人!正好前段时间家母来信,言称病重思儿,盼我回去。我且以孝为由,辞官回乡!此一去山高水长,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魏兄保重!”赵迁告别魏僚,自去辞官归乡。
魏僚在客厅坐了半响,心情黯然,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不如归去!朝廷之事不可为,我也该离开了,也许南方是明路!”次日魏僚也寻了个借口,举家离开京城,望南方而去。
景元十年这一夜足以惊天动地的天象,就这样悄悄地被掩盖了,似乎从没有发生过。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的改变也许从这一夜开始了吧!
京城南方一千里地的汉阳县青阳镇李家村,隶属豫州南阳郡。李家村基本上都是李姓,传说自北方迁来,祖上曾为大将,镇守边关,前朝灭亡,后人离乡南迁,看李家村地方风景颇佳,隐有龙虎之势,遂举族定居,建立李家村。因系将门之后,村民多有练习拳棒,远近有名,民风颇为彪悍,盗匪不敢侵犯。
李家村南面是汉水支流小青河,北面是云岭山脉余脉。正是深秋时节,晴空万里,岭上的树叶红、黄、绿相间,五彩缤纷。溪水潺潺,天光云影,在阳光照射下风光甚是妖娆。
在山坡上有一家人正在收获庄稼,今年雨水多,家中二十几亩地收成好,一家五口人甚是欢快。壮年汉子李祥和妻子王氏一边干活,一边看着旁边欢快的大儿子李云、二儿子李石和小女儿李蓉,心情格外的好。李祥父亲曾经是村长,虽然父亲去世了,但传下一份在当地算是不错的家业,家境殷实。娶妻以后,他忙时种田,闲时进山打猎,日子在村中算是比较富足。
李云今年八岁,出生时甚是奇异。他出生在景元十年九月初三,当夜王氏梦见大星撞怀而来,一惊梦醒。腹中疼痛,疑是即将生产,忙叫村中稳婆来看。一个时辰顺利产下李云,满室似有红云缭绕,于是取名李云,小名虎子。李云自小活泼,五岁起随大人习武,身体强壮,力气比同龄人要大的多,胆子也大,在村子里也是个孩子王,甚得村民喜欢。六岁时到了读书的年龄,李祥将李云送到村中办的蒙学和十几个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最基础的文化知识。那李云甚是聪慧,读书写字有模有样,很是得老师喜欢。农忙时节,蒙学暂停,李云就在家帮忙干点杂活,或者帮助带弟妹玩耍。
下午兄妹三人正玩的开心,突然老二李石被庄稼的残根绊了一跤,屁股跌在一块石头上硌的生疼,大哭起来。一家人忙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