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br/> 其次,除了新国钱庄外,还有杨氏钱庄这个老字号,这俩都是国营钱庄,不存在破产清算的危险,但利润相对较低一些,但相对保守的国人还是爱存入这两个钱庄,以求稳定。
百姓们存钱进入钱庄,目的有二,一个是获取利息,第二个就是方便行走。比如从杨氏钱庄山西大同分号存入一千两银子,然后商人就能得到票凭,轻轻松松带着一张纸就可以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的杨氏钱庄去兑换。如此一来就省下了一部分托运不便,更又有了一些安全性不易在路途之中露富,遭遇歹人图财害命。除沈家钱庄外,也只有新国钱庄和杨氏钱庄这两个国营的钱庄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做到真正的通商之便,只要带着这三家钱庄的票据,就走遍全国都不怕了。其余小型民营钱庄,大多只限于几个地方,或者当地使用。
存钱进入钱庄,就要给储户利润,也就是利息了,否则人家凭什么来这里存钱。而钱庄也不是慈善之地,商人重利,钱庄的自然也是商人,他们生财的办法就是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贷款于旁人,收取更高额的利息和回报。
为了增加储户存入的钱财和争夺大量储户,从而掌握更大的资金进行操作,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以新国钱庄和杨氏钱庄这两家国营钱庄为首的钱庄还以高利润做诱导,发行大量投资券。比如对城外荒地的投资,就发行一个债券,百姓购买后就相当于参股了,只要这个项目挣了钱,百姓就有利可图。当然有挣钱,也可能会赔钱,但钱庄基本就置身事外了,因为挣了他们就跟着挣。收取高昂的服务费,赔了也不过是陪得百姓的钱,这就是自由的商业,朝廷也没法约束。
钱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新国八年十月开始。一条政策从宫中传了出来,举国上下一片哗然。陆炳下皇命,各地皆张贴告示,主要路口城门和钱庄内也必须张贴,并责令衙门进行宣传,发行统一纸币。
虽然因为金银铜板的沉重不便。导致纸币必须要发行,前朝也有先例,比如宋朝的交子,还有明朝的大明通宝,不过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些纸币从刚开始与金属货币等同价值。变得一文不值,连擦屁股都没人要。况且一般实行起来的时候,都是国家强制实施,现如今新国通常不强制而为,但对此事上却也是下达了三年强制命令。各大钱庄的各种票据就相当于纸币,但因为种类较多,相对容易混乱,而现在经济的发达导致金属货币越来越不方便。一切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顺势而为。
三年之内,皆可用金属货币兑换纸币。纸币发行以金属货币数量为基准,也就是国家金银越多发行货币越多,当年岁入的金属货币不增同年就不发行新的纸币。三年内金属货币和纸币可以共同使用,三年后金属货币作废,而且兑换的越早兑换额度就越大,此举不是强制胜似强制。各地各商家不得拒收纸币。纸币有自己的编号和各种防造假的技术,民间难以模仿出来。其借鉴了钱庄的票据的一些优点和防伪措施。
纸币的发行,势必要对民间造成一定的冲击。造成极大的反对意见,但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大策。有了纸币发行量和保有量的概念,就不会产生以前过度发行,以纸换物无度无节制最终导致纸币贬值的事情发生。陆炳对此举有着信心,而户部大臣们也对此感到兴奋,他们都认为这种纸币会坚挺下来,成为硬通货不会贬值。大家都十分亢奋,因为这是开天辟地之举,一旦成了,这帮先行大臣将会名垂青史,因为他们改变了千百年来货币的状态,成为立法创新之人。而与此同时,铜矿不再是因为是造钱的原料,而成为国家监管控制的重中之重了。
而对于外来的经商者而言,他们要来新国经商,就需要用真金白银换取大量的纸币。如果是来倒卖货物,收到的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