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150章
李奇:“天降的祥瑞,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就我们动身前十天有人从太湖里网到了它,不敢私留,送到了巡抚衙门,谭纶谭大人知我们进京,说好了献给世子爷,让世子爷再敬献给皇上。”
如何让皇爷爷欢喜,这是从一小就天天灌输的教程,世子当即嚷道:“我立刻给皇爷爷送去!”
张居正:“还得给王爷和娘娘看呢。”说到这里转对李奇和高翰文、芸娘夫妇说道:“早就在里面等了。墨卿随我去见王爷,冯公公陪着国舅和高夫人去见娘娘吧。”
张居正在前,冯保侧着身子引着,李奇依然抱着世子和高翰文跟在后面向内院走去。
四个力工立刻抬起那只铜缸往后院送去,好些太监、宫女一窝蜂拥到了铜缸边挤着去看那只金龟。
接着府门外又有好些人扛着抬着好些小笼大箱送进来了。
“亏得你。”裕王毫不掩饰赏识和感激的神情,望着刚坐下又要站起的高翰文,“坐下,先喝茶。”
高翰文刚欠起的身子又坐下了,端起了茶碗,却没有喝,注目望着裕王。
裕王感慨地说道:“这么短时间给朝廷弄来了十万匹布,辽东这次和议谈成,化干戈为玉帛,能使多少生灵免受涂炭。”
裕王的激赏并没使高翰文兴奋,反而忧郁地望向张居正。
张居正:“天下事从来两难。干戈一息,北边的生灵自然免受了涂炭,可玉帛却是江南百姓的身家换来的。”
裕王一怔:“这话怎么讲?”
张居正叹了一声:“‘剜却心头肉,医得眼前疮!’墨卿,你把那边的事给王爷详细禀告吧。”
高翰文把布的产出情况大致地向裕王说了一遍。当裕王了解到布收入六成归田主和商,三成归朝廷,才一成给百姓的分配方案时,一下站了起来。
张居正与高翰文都看着裕王。
“什么六、三、一!”裕王突然生气了,“这样做和严嵩、严世蕃他们当年在浙江改稻为桑有什么两样!张师傅,这就给我把徐阁老叫来。”
“王爷!”高翰文立刻急了,“这件事与徐阁老无关。王爷就是把徐阁老叫来,他无非也就去封信将家里人训斥一顿。徐家撂了挑子不干了,淞江一带的纺业就再也没人敢干,朝廷要想凭靠扩种田充实国库的大计立刻便会付之东流。”
裕王:“兼并小民的土地,田主还不要给朝廷纳税,布产得再多也归不了国库,反而苦了百姓,这样的大计不施也罢!高翰文,你是科甲出身,不要学沈一石!”
裕王嫉恶豪强兼并敛财,反对眼下淞江一带以徐家为主的豪绅提出的“六、三、一”的分财方案,这原在张居正、高翰文的意料之中,但他的最后一句话使高翰文既感动也委屈。想到国家,也关心替国家做事的人,这便是裕王和当今皇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可裕王将自己比作沈一石,分明已有了猜恶之嫌,这可是高翰文不得不辩白之处。
高翰文:“王爷圣明。当年朝廷在浙江改稻为桑,‘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就是我提出的,本意就为了兼顾朝廷也兼顾了百姓。正因为严党和织造局利用沈一石一半想着宫里,一半想着自己,一分也不想朝廷,半分也不想百姓,误国害民,才使当时那个方略功败垂成。严党败了,杨公公疯了,沈一石一把火烧死了自己,这都是我亲历亲见的。我现在已经是个庶人,一杯酒,一卷书,一张琴便可度日。出而经商,就为了要亲自试一试,我那个兼顾朝廷也兼顾百姓的方略是否切实可行。王爷指责得对,我高翰文是在学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