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百一十章 各擅胜场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水塔掺入糯米糊做了防漏处理,反复试过,暂时还没有发现漏水的现象。

坏消息也有,比如发生了好几起斗殴事件,好在张海三胥吏出身,又有能将死人说活的本事,加上郭希先和周巽的弹压,事端并没有扩大。茅庚对此深感挠头,别看张海三说得轻描淡写,如今高雄这里尽是血气方刚的男人,要是不能招来女人,天知道这一大群雄性的动物会闹出什么事来!

却说那个没少给茅庚带来烦恼的球形穹顶,茅庚本以为在铜型材这种高级材料出现之后,一切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不料,又漏了!只是在用了铜型材之后,远没有之前漏得那么厉害罢了,只是渗漏而已。

渗漏也不行啊,从未听说过五星级的建筑能够容忍漏雨的情况发生!

一看茅庚直皱眉头,张海三表示,在依样画葫芦搞了两次头脑风暴之后,已经有几个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乍听起来都是好办法,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张各自办法的人互不服气,支持者也为此争执不休,看来最后还得茅庚定夺,毕竟这是为国公建行辕,容不得半点差错。

其实这些人所想到的办法,无一例外都是在锡焊处刷上一层防漏胶粘物,不过各自所提的法子却大相径庭。

茅氏工坊所招的归正人,多少都有些手艺,但是好些人的手艺一时用不上,因而只好老老实实从头学习茅氏手艺。但茅庚倡导的头脑风暴,又自然而然地让他们联想到了自家原本的手艺。

刘万砚从河南投奔大宋,他原本是一个制墨的学徒,制墨手艺还没有学全,但熬制骨胶却是颇为熟练,他之前每日干的就是熬胶的活儿,此人号称懂得用犀角熬胶,而犀角胶是制作顶级贡墨才能用到的顶级骨胶。刘万砚建议的办法,自然就是熬制骨胶,只要在焊锡处刷上一层骨胶,保管再不会漏。试想,松烟经过骨胶的粘合便变成坚固光洁的墨块,遇水难化,要反复研磨才能磨出墨汁,可见骨胶之强横,刷上骨胶当然是靠得住的。

于士满此前却是制作弓箭的,“一张弓,四两鳔”,弓箭使用鱼鳔胶粘结弓胎,可见鱼鳔胶粘接力十分强悍,于士满的意见,要是刷上鱼鳔胶,便可保万无一失,决不会漏水。说来那鱼鳔胶是用极富胶质的大黄鱼鱼鳔熬制的一种胶,于士满这个办法,也有不少支持者。

来自山东的张五谷懂得熬制驴胶,驴胶也就是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药物,张五谷熟知皮胶,当然便觉得刷皮胶无出其右。

此外还有觉得树胶好的,造过纸的就表示藤胶就不错,比如杨桃藤胶。而筑过城的就极力推崇用糯米熬胶。

这些手艺人各擅胜场,各有各的道理,一时各执一词,互不服气。

茅庚一听,心说古人可真不简单啊,在没有后世化学手段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弄出如此多名目的动物胶和植物胶,着实是了得,古人制造水平委实不可小觑。弓箭的要求自不必说,能将竹胎和榆木弓弰粘牢,堪比后世的强力化学胶了。

对于用动物皮制胶,拜后世“毒胶囊”事件所赐,经过一段时间新闻轰炸,茅庚多少也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道。不可否认,后世的黑心商人也都是一些能人,这些能人竟然能够用皮革废料熬制出明胶,又有下家用这些明胶制出胶囊,然后药厂又由此制出胶囊药品,这便是“毒胶囊”事件。因为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百分之百重金属铬超标。

能够制成胶囊,皮胶应当不错,或许能制成类似后世玻璃胶那样的皮胶,嗯,骨胶或许也行。反正台湾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动物,尤其是鹿。

最后,茅庚拍板,不管皮胶、骨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