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0吨,在明白水泥神奇的效用之后,又经“华西包工队”样板房的水泥地板之类一通炫耀,再由文元的《白溪学刊》一番摇旗呐喊,水泥迅速热卖。这点可怜的产能,相对于大宋这个庞大的市场,可谓杯水车薪,如今水泥已经预订到了三个月后,光是临安的需求就达到了五十万斤。故而苏家又在忙着扩大产能,到11月中旬,产能又将翻倍,达到日产两万斤,但估计要应付汹涌而来的订单恐怕仍然是杯水车薪。水泥正处在暴利期,除去一成的税收,每日稳获八十贯的利润不成问题,略微算算账,就知这两个月苏家获利不菲,比瞿家峒烧制板砖好赚得多。
至于顿家,茶油早已售罄,茶油的进账简直称得上意外之财,让顿家对文元这个女婿大为欣赏。顿家在油墨获利上虽不如苏家、扶家,却也甚为可观,稳赚一千贯应该是不成问题。而顿二宝的毛板船打造成功,因为水泥和板砖旺销,石炭的需求也很强劲,于是毛板船不断地造,不断地下水,载重十五万斤的毛板船总计打造了十几艘之多,这些毛板船源源不断地运送石炭水泥和板砖,经安化至益阳,再经洞庭湖,甚而有直接连船带货买过去再运抵临安的,顿二宝的毛板船业务一时风光无限,瞧顿二宝那得意劲头,想必也获利颇丰。
倒是茅庚离开之前搞出来的铅笔芯,至今没有人去寻思如何生产铅笔,茅庚只有苦笑,因为三家业务繁忙,包括自己所收的弟子在内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自然也就顾不了这些。石墨粘土坩埚倒是能够达到熔化生铁的要求了,不过因为茅庚忽然被劫走,余下的人对于炼铁所知有限,更不知坩埚炼钢为何物。铁匠黄旺财还是习惯于用现成的熟铁打制物件,这厮对于繁琐的事物领悟能力十分有限,竟然对于可以熔化生铁的坩埚熟视无睹,坩埚炼钢就这么停了下来。
茅庚在心中感叹,这黄旺财真是有点不开窍啊,难道就不会用坩埚熔化一炉铁水之后再打造物件,一比较不就能明白坩埚的好处了吗!
也好,一切还是自己来吧。
不过,经历了瞿家峒劫人这一事件之后,茅庚觉得,不仅要收弟子,还要建立自己掌控的力量,古往今来,万事讲究实力,既要有软实力,也要有硬实力。没有实力,连自己都不能护得周全,那还谈甚么调教弟子!
扶国铁又给茅庚送来了两千五百贯钱,幸亏是会子,要是铜钱两百五十万枚铜钱那可是很大一堆了。两千多套蜡纸刻印器具还没有交货完毕,这算是预分给茅庚的。
苏家也给茅庚送来了一千五百多贯,一个月前苏家水泥的产能才上到日产一万斤,五五分账,此前在水泥上的投入也不少,这次暂时只能分得这么多,不过在本月中旬产能翻倍之后,茅庚一月可以分得2500贯以上。
茅庚一下子坐拥四千贯,四千贯是什么概念?造价20贯的豪华砖瓦房可以盖200间,至少是2000平米的建筑面积,坐拥2000多平米的豪华别墅,那是什么概念?放到后世便是资产过亿的富豪了。令人更爽的是,仅仅是水泥和蜡纸刻印两项加起来,未来每月都将为自己带来3000贯以上的收入,自己终于跻身大宋的富裕阶层,可喜可贺。
文元也在茶油和油墨上项目上分得了四百多贯,也算是奔了小康,但比起茅庚来,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分开了四个月之后,茅庚拉着文元两个人坐下来,毕竟是兄弟,自己将来的布局还得这个兄弟帮衬一把,谚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年头什么事还是有血缘关系更靠得住一点。先和文元知会一下自己的想法,兄弟两个先合计下一步该如何走。
不料一开场文元就提起了苏致妍:
“庚兄,早就听说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