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七十一章 特区计划 (2/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大宋思想学术最为自由的年代。

赵昚对于《新报》也从来没有禁止发行的想法,只是对于官方办报究竟应该如何办才好,一时并无妥贴的办法,如今听文元如此一说,心里便有了谱。原本赵昚还想延揽文元到临安来办报,如今一看,官办报纸大可不必假手他人,在朝中便有诸多胜任办报的人才。

至此,廷对跑题跑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正题。

赵昚这时也回过味来了,这才记起了本次廷对预定的议题,热气球的事算是议过了,然后跑题跑了一大圈,又跑回第二个议题——办报,办报看来到此可以打止,那接下来就该议及资水航运改造以及官营水泥之事。

赵昚清清嗓子,说道:

“眹听说两位生员在资水上修筑水力机关以方便行船,地方上对此各执一词,眹想听听你们二位的看法。”

按照分工,这是由茅庚负责应对的题目,茅庚对此早有准备,当下便有条不紊地讲述了航运改造的有关方面,包括可以大大降低行船风险以及大幅提升运力,而水轮的批量制作将大幅降低水轮的成本,进一步让水轮为大宋的水利灌溉服务,此外资水航运的改善将大幅提升大宋在原来的梅山蛮地区的行政效能,有利于蛮族的进一步归化。诸如此类。而适当的收费只是为了维持其长期运转,至于免费则暂时不可行,除非官府能够出资维护和雇佣人力进行运行。总之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乃是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

赵昚对于利民之事一向颇为上心,尤其茅庚所说的改善资水航运可以提升大宋官府在当地的行政效能,这一点说到了赵昚的心坎上。但五位老臣都是有过地方行政经验的人,并不因茅庚说得天花乱坠而轻信,因为行船收费之事毕竟在整个大宋都是头一次,此事不能不慎重,虽然无人反对此事,但最后折衷的结果,便是由工部派出官员前往邵州考察,考察可行后,再先期建造三四处水力设施试行收费,如果效果不错,再全面实施。

茅庚只有苦笑,但也深知在场的大宋重臣慎重行事并没有错,这样稳妥的方案几乎是大宋君臣的必然选择。反过来一想,这么一个改造项目,即便到了后世只怕也要几经周折,恐怕最后还要经过发改委审批才能实施。可是后世毕竟通讯和交通方便得多,走完程序也要不了太长时间,但是在大宋,要走完勘查、论证、试点再全面实施,没有两三年只怕是绝无可能。

因此茅庚很失望,心道,在如此羁绊之下,要办一件涉及公益的事都这么难,若要谈改革岂不是难于上青天!

但茅庚随即又想起了辛弃疾的遭遇,人家这个疑似穿越者到了大宋也壮志难酬,自己比人家辛弃疾嫩得太多,能蒙宋孝宗欣赏,以至于可以按部就班推进资水航运改造,自己应当知足才对。

茅庚拿眼睛瞄了一眼时表,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过,茅庚刚才的注意力集中在廷对上,故而暂时忘记了饥饿,此时忽然发现快到晚饭时间,便感觉分外的饥肠辘辘,可廷对还没有结束,赵眘也没有提供点心的意思。

茅庚不知道廷对还要进行多久,茅庚本来打算透露自己能够为大宋打造火炮,让大宋君臣振奋一回,但是一番廷对下来,茅庚现在的着重点在于自保,想像一下,若是将火炮造出来,宋孝宗父子的感受将会如何?大约是既爱又怕吧。自己还没怎么施展本事,就被赵眘目为有“通天彻地之能”,若是再造出来一个大杀器,那岂不是要让赵眘父子寝食难安!因而茅庚决定,在取得当今官家的完全信任之前,暂时不要去造火炮之类的武器。

茅庚正在想伴君如伴虎之类的箴言,右丞相留正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茅易生,老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