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七十九章 韬光养晦 (3/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而且还按月发零用钱,待遇好得不行。这些学生除了读书,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们多为《大宋京报》撰稿。除了业余挣点稿费之外,也许还可以搞一个学分制,在《大宋京报》上发表文章可以累积学分,若是文章发表得多,学分蹭蹭往上涨,升格为内舍生和上舍生的希望就越大,就象后世评教授要看发表论文质量和篇数一样,想必这些学生们一定也会不遗余力地码字发帖——不!是投稿。

不过茅庚随即就想到一个问题,这帮国子监的太学生有一个不好处,就是血气方刚,动不动会搞出“公车上书”那一套,而陆游又是一个力主北伐的铁杆鹰派,他们搅和在一起,《大宋京报》岂不要搞成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舆论阵地了!

慢点!这个叶适不会也是鹰派吧!

茅庚问道:

“文元啊,陆游我是晓得的,可不知这个叶适是一个何等人物?”

文元呵呵一笑道:

“我们来的时候,陈亮不就说及过此人吗!怎地忘记了!叶适与陈亮皆属永嘉‘事功学派’,讲究功利之学,据说是陆游看重他也是力倡北伐的人物,而且年富力强,便奏请官家准其作为办报副手。”

“哦!我想起来了。”

这一下茅庚想起来了,这个叶适也是一个地道的鹰派,不过比较务实而已。奇怪的是,这一次赵昚没有祭出一贯的互相掣肘之法,竟然选了两个鹰派作为办报的正副手,大约是以为在报纸上打一打嘴炮并不见得有什么妨害,这却是小看舆论的蛊惑力了。

茅庚从心底里认为,一切重在实干,打嘴炮在大多数的时候毫无用处。按照自己的想法,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韬光养晦,在这五年内,犯不着把北伐挂在嘴头上,以免打草惊蛇什么的。关于这一点,倒是要提醒一下。

茅庚一念及此,便跟文元说道:

“明日我想宴请陆游、叶适,我有事要与他们商谈,你就跟他们说,我想跟他们谈一谈铅字印刷方面的合作问题,你跟他们透露一下铅字印刷的奇妙之处,我想他们会来赴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