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茅庚心道,不是我不愿意详说铁船之事,实在是一下子难以将铁船说清楚,因为铁船是一个作战平台,而不是一艘单纯的战船,这牵涉到动力和热兵器,还有相应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战术,一说就会泄露天机。再说造铁船现在还不是时机,那是需要有钢铁产量作为后盾的。
茅庚迟疑半响,忽然想到与其让他们这么纠缠不休,不如趁这个机会灌输一点新观念给在场的人,大宋此时对海权观念还很淡漠,铁船是硬件,但软件也至关重要。无论如何,大宋绝对应该有一批人明白海权的重要性。
茅庚寻思了一会,觉得不妨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只不过故事要改头换面一番。
于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其发生地点被茅庚搬到了欧洲,人物也换了,时间则被提前。
茅庚新编的这个故事中,欧洲一个国王的叔叔举兵造反,一举打败了王师,占了都城,王宫随后起了一场火,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国王的尸体,篡位者怀疑原来的国王还活着,只不过不知道藏到了什么地方。
前国王一日没有找到,篡位上来的国王便一日无法安睡,篡位国王作出秘密布置,下令务必要找到前国王。不过找遍国内也不见踪影,于是便怀疑前国王或者已经漂洋过海,远走他方。即便前国王跑到了海外,篡位国王仍然心虚,他表示还是睡不安稳。反正前国王活着便是威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而在篡位国王的授意下,新一轮的追踪行动又开始了。当然,这个行动也只能是秘密进行,于是有人揣摩上意,设计了一套瞒天过海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打着远洋经商之名,行追捕前国王之实。
之后,篡位国王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和远洋商船队,篡位国王认为,不管是任何人想窝藏前国王,都要顾忌这一支由强悍舰队护航的庞大船队。但这么一个庞大的船队,所能运输的货物也是惊人的,既然是远洋经商,便至少要有商贸的戏码,正常的商贸也是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虽然是一个幌子,但幌子也必须嵌入实质的商贸作为其中的模块。结果第一次出航,没有找到前国王,但钱却赚了不少,第二次也同样如此。第三次经验更足,该次远洋商贸又创下了赚钱的新纪录,但遗憾的是,主要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因为前国王一样还是渺无踪影。
如此的远洋行动进行了七次,远洋船队到过一个又一个国家,名义上都是商贸,实际上乃是为了追捕前国王。就这样,借着商贸之机,篡位国王的手下找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只差跑到大宋这一方来寻找了,无奈最终还是没有发现前国王的踪迹。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七次远洋行动,虽然没有为篡位国王消除隐患,却为这个王国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额财富。篡位国王有了这笔巨额财富之后,北伐南征,竟然达成了不世功业,而且百姓富足,国力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茅庚的这个故事,读者一看就知是根据建文帝和朱棣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朱棣造反成功,但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为此寝食难安,朱棣靖难之役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而建文帝这个正主若是活着,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颇为忌惮之事,这个隐患必须消除。朱棣得了天下之后,翻遍了大明的犄角旮旯也没有找到建文帝,便怀疑建文帝去了海外,于是朱棣便组建船队,让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秘密去追捕建文帝。为啥要派郑和?那当然是因为郑和乃是太监,是最能为朱棣保守秘密的不二人选。但如读者所知,建文帝最终没有找到,钱却赚了个钵满盆满。朱棣靠着海贸赚来的巨额财富,五征漠北,基本上将蒙古残部打成了残废;又远征安南,将安南划到了大明治下;又疏浚大运河,大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