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渭水幽幽。
秋叶青黄。
晃动的马车内,李承乾将手里奏本递给马周,说道:“孤实在没有想到,父皇竟然就这么让稚奴就藩了,太快了。”
李治头夜刚刚成婚,立刻就被皇帝赶去了太原。
这样的落差,李承乾那日在大殿之上,亲眼看到李治的脸瞬间就绿了。
马周看着手里的奏本,没有开口说什么。
李承乾摇摇头,叹声道:“孤原本以为,稚奴会留在洛阳,没想到父皇这么快就让他回了太原,而且还让韦挺做他的长史。”
韦挺调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治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好看了许多。
韦挺虽然是李佑的岳父,而且他还在暗中联络李泰,但他终究是京兆韦氏的头面人物。
这一次韦挺从御史大夫调任并州,其实是贬官,只是李承乾也看不出究竟是因为李佑谋反,还是说是李泰的事情。
韦挺在李泰谋反之前,就跟着皇帝去了河北。
李泰谋反的细节他并没有介入,而且在李泰的书房,也没有任何两人来往的信件。
再加上杜楚客的突然出现,让所有人都以为躲在李泰背后算计的人是杜楚客,根本没有继续往下深查。
尤其皇帝连见都没见杜楚客一面,就将他直接斩了,就算有什么话,杜楚客也没法说。
只能被迫背锅。
“有扶阳县男在并州,晋王很容易就能在太原站稳脚跟。”稍微停顿,马周说道:“尤其是清河赵氏作为外家,加上扶阳县男背后的韦家,赵家背后的杨家,他们足够能够和王家在太原抗衡。”
李承乾一愣,轻声道:“太原王氏?”
“是的,殿下新娶的太子良媛背后的太原王氏。”马周很肯定的点头。
“稚奴到了太原,的确实际上就和太原王氏构成了平衡。”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太原王氏的女儿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外家,自然不可能和李治走的太近,所以……皇帝是在用李治来平衡王家。
太原,并州。
王家是并州最大的世家,没有之一。
怪不得之前王家的女儿要做晋王妃,皇帝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极快的,就让王家的女儿做了李承乾的太子良悌。
“陛下东征,并州自然需要稳定,稚奴赴任并州就是必然之事。”李承乾缓缓点头。
李治去了并州上任,太原王家的女儿怎么可能做他的晋王妃。
一旦成了,皇帝在前线也会感到不安的。
“所以太原王家的女儿成了殿下的太子良媛。”马周看了李承乾一眼,说道:“杨相此番跟随殿下一起返回长安,陛下怕也是类似的做法。”
中书令,吏部尚书杨师道。
李治娶了杨家的外孙女,杨家和李治的关系明显开始走近。
然而当皇帝让李承乾返回长安的时候,他将房玄龄留在了洛阳,却让杨师道返回长安。
这里面制衡的的味道太明显了。
李治去了太原,用李承乾的外家太原王氏来制衡他。
李承乾回了长安,用晋王妃的叔公杨师道来制衡他。
这就是皇帝的平衡手段。
清晰,复杂。
“不止如此。”李承乾身体靠在马车内的软榻上,轻声说道:“太原王氏,弘农杨氏,还有京兆韦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