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看着李承乾问道:“殿下心里是怎么想的,仅仅是为了朝中带来赋税吗?”
李承乾笑笑,然后摇头道:“不是,孤只是找点事情让父皇去操心罢了,免得父皇又在朝中玩什么权力制衡的把戏。”
李承乾心中是有算计,但是眼下来讲,在一切利益没有展开之前,先让皇帝得益再说。
“殿下就不怕陛下将弘文馆《考工志》的那些人调走吗?”苏淑很随意的问道:“殿下每年都能拿出一些东西来让陛下刮目相看,陛下早晚会对弘文馆《考工志》那边的人手动心的。”
《考工志》,从贞观十五年到现在,几乎和《括地志》同时开始,但是《括地志》都已经编写完很多年了,甚至就是苏勖都成了李承乾的岳丈,但是《考工志》还没有编写完成。
“随便吧。”李承乾轻轻的抱住苏淑,说道:“《考工志》真正有用的人是孤,其他人随便父皇抽调。”
黑暗中,李承乾的眼神明亮的惊人。
那里,就是他为自己设置的一条警戒线。
皇帝抽人他不在意,但是皇帝一旦要《考工志》强行编完,李承乾就要小心了。
自然,皇帝轻易是不会这样的,李承乾担心的武媚娘会在皇帝耳边说些什么。
徐慧,今夜第一次出现在两仪殿的徐慧。
李承乾心中一阵叹息,当武媚娘和李治开始有所联系的时候,徐慧这个现在靠的皇帝很近的人,很快就被皇帝踢开。
徐慧对皇帝的作用,李承乾看的很清楚,不过就是一个保守秘密的敷药人而已。
她如果不离开皇帝身边,武媚娘又怎么能够登场呢。
苏淑不知道李承乾在想什么,看了一旁的李象和李厥兄妹几人,轻声说道:“不管其他,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就好。”
“这个自然。”
……
“……户部尚书,光禄大夫,莒国公唐俭,金器擢用,玉烛资和,更茂前功,永孚于道。
可吏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侍中萧瑀站在太极殿,群臣左上,手持诏书,宣布诏命。
“臣唐俭,领命。”唐俭从群臣之中走出,然后沉沉的叩拜在地:“臣谢陛下隆恩。”
“平身吧。”皇帝坐在御榻之上,满意的看着唐俭,然后说道:“爱卿履职,当领官人之任,制朝选无逾,总括科举之事。”
“臣领旨。”唐俭起身拱手。
“朕如今身体不适,今年科举,太子领衔,卿当协助太子,让天下士子各有所得,各有所安。”皇帝神色温和的拱手。
“是!”李承乾和唐俭同时拱手。
皇帝侧身看向萧瑀,萧瑀继续宣读诏书:“……广州都督阎立德,器识高明,风规端肃。
可户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
阎立德立刻从群臣之中走出,然后跪拜在地:“臣阎立德,谢旨隆恩。”
“平身吧。”皇帝平静的点头,说道:“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日后之事,爱卿多多辛劳。”
“喏!”阎立德有些感激的拱手。
他知道,皇帝说的是将来再征高句丽之事,到时候皇帝还有大用他的时候。
李世民侧身看向萧瑀,萧瑀继续宣读诏书:“……大理寺卿孙伏伽,体识宏远,风规久大。
可御史大夫,散官勋赐如故。”
“臣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