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在过完二十二岁生日后的许多天,我终于甩了课本逃出了禁锢我近十五年的学校。
其实再憋一个学期我就可以顺利毕业,但我再也无法忍受所谓的学校了,只好选择提前退休。在这没有任何退休金的前提下,我开始努力去挣一些等价于退休金的特殊纸张。
然而,在我废完很多稿纸寄去很多杂志社之后特殊纸张没有如期而至。直到有一天很意外地收到了《小说日报》的来信,信上说录用了我的那篇《且行且珍惜》,于是我用了部分稿费请自己下馆子。
此后我就开始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目光认定今后会断断续续收到很多类似的信件,可惜后来陆陆续续收到却是很多退稿,由此我的心愈渐变得像工厂排放出的气体一样灰得一塌糊涂。
一
我租来搞创作的房间临近一所中学,当时是本着校园是一方净土的思想租下然后住下的。后来一些事情终于使我顿悟,租在学校旁和租在建筑工地旁全无两样。学校里当时正在建筑几幢用来解决学生温饱问题的食堂。我实在无法想象在里面肩负四化建设重任背驮老师家长压力的学生是以怎样一种“不闻窗外事”的超强心态去努力学习的。我坚信自己不具备此心态后决定搬到乡下去搞创作,不料临行前房东还趁机黑了我一把。
二
相比之下,乡下的确安宁,安宁得放一个屁都使隔壁王大娘怀疑方才是否有卡车按响喇叭。我不时常按响喇叭,顶多也就真空的那种,但王大娘时常跑过来。跑过来送给我一些俗名叫“情豆”的当地特产,因此我在乡下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热情——在炎热的夏天给你送情豆。
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情豆的口味的确很可口。于是我把这种特产改造到了小说里,也算是为王大娘这慰劳我味觉的情豆免费登广告同时以感激她对我的热情。
当文字废到四万左右的时候已经是五一过后,大人小孩都开始没大没小地午休了。不幸的是我的文字也被午休感染,更不幸的是它们非但中午休息而且午夜也休息,因此我一直酿不出什么进书里。我决定把手头的事先搁一搁,好在乡下感受几天安宁的日子用来体验生活。
三
乡下的确是个好来处,至少可见到异常少见的植物。比方说村口的那棵大樟树就是典型的超大树种,然而不幸的是树上被许多形状不等的红布条和大小不一的竹篮子占据着。我驻足于树前思考良久仍无法给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答案。
过了几天恰巧是端午节。一大早熙熙攘攘的嘈杂声就妖孽横行似的把沉浸在睡梦中的我惊醒。我无奈地从窗口探出去看了看,发现乡下的男女老幼向着村口的大樟树坚定不移地前进。然后有的往上系红布条,有的往上挂竹篮子,还有的往上插香,而且还呈现出了少有的井然有序,由此我豁然开朗。中国疆域之大也就是这么体现出来的,不管你外面破什么迷除什么信,咱们行咱们自己的,整个一个桃花源生活。
乡下,还有不少孩子。有的一家有兄弟俩,有的一家有姐妹三,显然不是计划中的生育,但他们个个可爱得跟我十二岁时没什么两样,于是我隐隐约约中捕捉到了一些素材。乡下也有不少老人。从他们的眼神中能够看到时间流动的形状,从他们的言谈里能够感受到他们经历的沧桑,从他们黝黑的肤色上能够解读出一些中国农民的艰辛。他们晚上总是早早睡觉清晨早早起床。
但我是无法按着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生活,只能伴着夜的寂寞和空洞赶一些文字上稿纸。当文字废到八万左右的时候,我开始大面积地书写我和雨寒之间的故事,然后泪水也与时俱进地泛滥不止。于是我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她十二岁没有忧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