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卷:聚义坞篇 第十六章 嘻弄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听说这葛庄是一名游迹天下的‘图志师’,不知道他愿不愿意留在义坞。”————————赵大娘

>>>>>>>

好多事都不是诸葛亮现在就能确认的,审视其缘由虽然可以预见未来,但目前怎样了还不清楚,还是得了解后才能做决断。

这些天在坞内收集到的有用情报只有一条,那便是袁绍有限度的从冀州大部地区都征集物资。许多人家储存用以过冬的粮食当中有近一半被募集,虽然冀州为“天下粮仓”,但十几年来的战乱让之疲敝,百姓更是不堪疲惫……以至于袁绍这次征募实属大事,也进行的不是很容易。

刚刚夺得冀州不久,袁绍竟然如斯征集物资,倒也出人意料。就是原本公孙瓒在冀州子民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差极了,是一个好战派狂徒。

本能够为之凝聚人心的刘玄德也因渐成势力而为公孙瓒忌惮所不得不离开,借救援徐州为由南下,离开了公孙瓒。

之后公孙瓒在万众心中的形象就一如不如一日,各种反面传言都有,其中不乏子虚乌有之言。这些当然是袁绍的流言之策,特别是原刘虞部属之辈更是借此蠢蠢欲动,即便他们大多数人都业已被公孙瓒屠杀殆尽,剩下的人也没有半点顺从公孙瓒的意思。

袁绍征集物资寻求与公孙瓒决战,理由上是行得通的。至于袁绍的部队军士,在沮授田丰的“胜敌益强”策略之下,只会更加鼓足干劲去猛攻公孙瓒。

但问题在于自十几年前起冀州就战乱不断,生产事业被破坏殆尽,天下粮仓业已疲敝不堪。还有不少奸商大发战争财,趁乱做尽资本剥削之事,硬是和袁绍给杠上了。虽然袁绍从韩馥手中夺得冀州开始就将之打造为根基之地,对农业生产也是很重视,因此不至于无粮可用。只是这些年与公孙瓒的大战消耗甚大,入不敷出,好在袁绍早早控制了冀州世家,使之成为一大助力。

袁家本就是世家,早年隐世但求经营保全家族时,袁绍就妙策百出。也因此确立了在家族之中的前沿地位,不仅很好的保护了袁家,还一点点壮大袁家。

后来何进募集他入京时,他便已布置好一切……

之后屠戮宦官时,早已无人能阻止。

也是这时候,仇恨继掩盖了袁绍的双眼后,事实再次挖空他的内心。

袁华并没有回来。

此后,袁绍用替弟弟袁华创造一个太平盛世为目标来麻醉自己,因为这是袁华的毕生追求。

然而袁绍走的路却是另一条,只是他这么做的动机多少能为失去袁华的他带来些许安慰。

对于袁绍的这些过去,诸葛亮有所了解,因为袁华是父亲诸葛圭的好友和同伴。糜竺有时也会跟他提起他们救国团伙“忠略团”过去的事,只是诸葛亮并不苟同糜竺他们的做法,事实证明忠略团无法脱开当时之事的束缚。也就是当时历史的束缚,只能随波逐流,根据朝廷的状况去制定战略,确定组织接下来的目标。

宦官乱权就主张除掉宦官,后来外戚亦有做大之势,又主张将外戚宦官一同除掉。使得原本与忠略团关系不算太差,还有不少结盟之处的外戚转友为敌,独剩他们忠略团士大夫集团一家。打破了原本联合外戚共抗宦官的局面,在三方势力之中挣扎不出什么好结果。

最终的宿命是走向衰亡,于黄巾之乱前宣布解散。

由于不认同诸葛圭的“道”,诸葛亮另寻他径,这一次,不同于目光锁定在朝廷之上的父亲。

他的目光在于“整个天下”。

必以“全争于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