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这位梁博士也是好小伙子,我家的兰兰这么优秀,怎么遇不到合适的人?”
郭兰真有些受不了,嗔怪地道:“妈,大街上男人这么多,我就在街道上随便找一个,你满意吗?”
“你都当领导了,还这么孩子气。”郭师母对郭兰的固执亦是无可奈何。
这时,停在一旁的小车就开了过来,这是沙州市委组织部的小车。
人未走茶先凉
回到了市委组织部,郭兰觉得气氛不对,同事们神神秘秘的似乎都有话说,却又故作严肃地在办公桌前努力工作。作为老组工人员,郭兰心中很有些疑问。
粟明俊见到郭兰,则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道:“明天,我送你到成津,赵部长另有安排,就不送你了。”
郭兰到成津县去上任,按照常规是由组织部副部长陪送,只是因为郭兰是赵东到组织部以后,组织部走出来的第一位副县级领导,赵东就有意送一送。原本说好的事,突然就改变了,加上办公室不同寻常的气氛,让郭兰意识到部里应该有什么事情发生。
回到自己办公室,工作人员小林悄悄地走了进来。他见办公室没有外人,就指着桌上的一本《组工动态》,道:“郭处长,赵部长的文章被《要情参阅》捅到了上面。”
组织部里有好几个处长干部,大家都是“张处”、“李处”地称呼着。由于郭兰是漂亮的未婚女子,在市委机关里知名度颇高,称呼“郭处”不免让人想起另外的含义,因此部里同志心照不宣地称呼她为“郭处长”,免得尴尬。
郭兰虽然没有见到《要情参阅》里面的文章,不过,光是想一想这事都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你怎么知道这事?”
小林得意地道:“赵诚义是我表哥,他跟我说的此事,赵部长还被朱书记当面批评了一顿。”
郭兰对去年9月才来上班的大学毕业生小林很是照顾,听到小林的话,忙道:“这话到此为止,不能再说了。”她加了一句,“涉及领导的话题,千万要小心,这是组织部的纪律。”
小林吐了吐舌头,道:“多谢郭处长提醒,幸好我只给办公室的同志说了此事。”
“明大姐知道此事吗?”
“她当时也在。”
郭兰心里就明白,此事应该早已传遍了组织部。她态度严肃地吩咐道:“小林,以后谁问起此事,你都不要承认。”
小林见郭兰如此认真,意识到自己可能闯祸了,心里也有些发憷,道:“郭处长,我去给明大姐说,让她不要给别人说。”
郭兰有些哭笑不得,道:“算了,你不要再提这个话题,有人问起一概否认就行了。”
市委组织部长赵东此时陷入了巨大的漩涡之中。
赵东的文章最初发表在市委组织部搞的《组工动态》里,《组工动态》是组织部里的内刊。他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发在这里面,一方面是供市委参考,另一方面是给各县领导人一个警告。
如果没有一个名叫移山的记者多事,这篇文章也就如过眼云烟,很快就消失在文件的长河之中。
谁知记者移山将此文加上编者按就朝上捅,《要情参阅》是资深记者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有句俗话叫做,资深记者写内参,新进记者搞采访,这内参的威力着实不容小觑。更恼火的是这个编者按还具体解剖了益杨城关镇,每个数据绝对真实,得出的结论是,在益杨城关镇,农民的负担人均增加了三十四块七角。
城关镇这个实例加上赵东这个宏观调查,一下就把沙州农民负担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