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73章 夜游秦淮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藕粉的加入会使糖芋苗看上去浓稠美味,吃起来润滑爽口,吃后唇齿留香。穆小恩吃得好吃,一小碗吃完又要了一小碗,被小凤仙狠狠地剜了几眼,穆小恩是吃货穆小恩知道,没理她那茬儿,几乎是闭着眼吃的——眼不见,心不烦。

云斗煮干丝这劳什子既贵(22元一云斗)又不好吃(穆小恩的感觉),不过云斗这器皿却很是古雅,如同斗状,又像方鼎,是用陶土制成的,因为透气性好,古人多用来煮米饭。

梅花糕很好吃,虽说穆小恩不是很喜欢甜点,不过这梅花糕属例外。糕体很糯,葡萄干很香,里面的豆沙又细又甜却不腻,据说之所以叫梅花糕是因为乾隆老爷子当年江南时偶尔吃到,见它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品尝之下,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

吃完梅花糕,穆小恩觉得肚子有点撑,于是建议小凤仙找个小茶馆坐一坐,喝杯茶消消食儿。她同意了,穆小恩们很费力气在一个僻静处找了家不起眼的小茶馆,小茶馆的老板是个很有江南味的漂亮男孩儿,虽说穆小恩是男人还是不由得多看了两眼。穆小恩们点了壶铁观音,茶的味道非常地道。

迎面可见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南京夫子庙”几个金字。牌坊下游人如过江之鲫,两边尽是各色小吃摊。原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夫子庙,后来小凤仙告诉穆小恩,这不过是夫子庙广场,是药引子,不是主药。以穆小恩的经验,现在的各大景区只要加上“广场”二字,必然是商业氛围浓厚,就像上次去河南少林寺,好家伙,那可真是叫人开了眼界。

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是孔老爷子的驻南京的办事处——长驻。位于南京市中心偏南,创建于宋朝,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现在的夫子庙古建筑群主要包括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三部分。听说现在的这个建筑群是1985年修复的,修复时因为经济大发展和大需求就增添了许多商业元素,于是现在周围有许多小吃、茶肆、酒楼,这些地方多多少少都带着现代商业味儿的明清风格,已由过去的文教中心演变成的如今的繁华闹市。虽说此时天气很炎热,但来自五湖四海的热情游客还是很多,摩肩接踵。

进入夫子庙里边,没有想像中的宽绰,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两边是厢房,中间大殿,还是明清的建筑风格。院内植有银杏八棵,若干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正中竖立一尊孔老爷子青铜塑像,据说是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一位大人物的手书。

院内香客众多,所以屋内显得烟雾缭绕的,求签的很多,解签的也不少,不过据穆小恩在旁边听了几句,专业程度实在是不怎么高,有一男人要穆小恩也加入,穆小恩婉谢。

向来不信这些术士,人生,若如宿命论般有规律可循,那就按它的规律进行下去就是了,才不信有人能够动一些手脚就能给予改变;人生,若如无神论般无规律可循,听这些术士鼓噪还不如听一个三流的相声演员的表演有趣,何必无事生非,庸人自扰之。

出了夫子庙已经是晚上7点,沿着秦淮河岸往前走,岸边都设了窄窄的廊道,廊沿上一路挂着一盏盏的小红灯笼,照得脚下的石板也泛着暗红的光。偶尔在廊中,会有几张窄桌,墙上贴了一个大大的“茶”字,是些个茶馆,茶馆内总能见几个人围在那里喝茶聊天吃花生。

远远就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