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绝对不介意他俞真意的生死,至于陆抬那个家伙,肯定更不介意芙蓉山多出一具无须掩埋的尸体。
俞真意为了逃过一劫,可谓绞尽脑汁。他凭栏而立,气定神闲,先与黄尚叙旧,指点对方一番道法修行上的缺漏。俞真意玉璞境修为不在,眼光还在,故居高临下,黄尚修行路上的得失他一览无余。
俞真意又询问了如今这座福地这座湖山派的山门近况,担任南苑国护国真人的黄尚,显然是陆抬三个嫡传弟子当中对俞真意最为尊敬的一个,有问必答,看似帮着拖延了不少光阴。只不过真相是黄尚悄悄以心声跟陶斜阳和桓荫说道:“俞真意可杀。”
陶斜阳聚音成线,跟两个师兄弟笑道:“武运归我,所以俞真意必须死在我手上,除此之外,所有仙家机缘,于我而言连鸡肋都不如,你们只管自己算账去。事先说好了,谁敢坏我好事,事后出了师尊别业地界,我会与……桓师弟单独切磋一番。”
桓荫神色自若,以心声笑问道:“为何不是找黄师兄的麻烦?”
陶斜阳冷笑道:“找他麻烦,你小子会伺机捡漏,说不得连我们俩一起宰了,反正师尊收了关门弟子,对于我们的死活,一个都不在意了。我专心杀你,咱们黄国师肯定不会插手,只会袖手旁观,继续当他的护国真人,忧国忧民去。”
桓荫反驳道:“师兄错了,师尊其实自始至终,就对我们三人的死活从不上心。我们存在的意义,只是师尊的一门观道手段罢了。”
黄尚微微不悦:“桓荫你这番话,大逆不道,我会据实禀报师尊。”
桓荫嗤笑道:“黄大真人愿意讨骂去,随便你。到时候被师尊当个傻子看待,别怪师弟没提醒。”
事实上,三个师兄弟“坦言”之外,私底下各有各的对话。好一个各怀鬼胎。
所幸俞真意本身就是实打实的纯粹武夫出身,在涉足修行之前,武道一途就走在种秋之前。倒不是种秋资质不如俞真意,而是种秋太过分心,去当什么南苑国国师,真是贪心不足。世人所谓的文圣人武宗师,其实只会耽误种秋的武道登顶,不然那场十人之争,俞真意在成为仙人下山之时,种秋其实也该破开那个无形的天地瓶颈,得以跻身金身境。
俞真意虽然不知道这三人在聊什么,却早已心知肚明,今天一场恶战注定避无可避,眼前三人毕竟不是昔年好友种秋。
俞真意一边向黄尚询问湖山派和松籁国朝堂形势,以及他们那个小师弟问剑湖山派的过程,一边将怀中那顶作为白玉京掌教信物之一的莲冠收入袖中一枚方寸物当中。与此同时,俞真意取出一顶形制有几分相似却是银色莲的道冠,随手戴在自己头上。这个动作,俞真意做得极快。这时,俞真意背后长剑微微颤鸣,好似察觉到了对方三人心中的杀机,这份异象,使得原本已经准备拔刀出鞘的陶斜阳稍稍改变了心意,不着急出手斩去俞真意那颗大好头颅。双手已经藏在袖中、拈出两张金色符箓的黄尚,也不着急施展师尊传授的独门秘术为符胆“湛然点睛,雷霆大作”。
一张雨龙符,所绘蛟龙,鳞髯毕现,龙王张须。一张扬眉符,却绘有一把飞剑,蕴含沛然剑意,攻伐力道,相当于金丹境剑修的一记飞剑。
杀俞真意,黄尚当然不会吝啬本钱,反正都赚得回来。
陶斜阳有些眼馋俞真意背后那把长剑,虽是山上仙家物,只不过身为武夫宗师,多一把称手的神兵利器,谁会嫌多。只不过暂时分账,是陶斜阳杀人,刀剁俞真意头颅,桓荫取走剑,黄尚则分走那顶道冠。
俞真意当下所背长剑是他和种秋早年一起联手斩杀谪仙人时,夺来的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