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那碗滁州酸梅汤,一边啃着块铜陵白姜,显得十分闲适。看来这位五松先生,已经从容貌城城主邵宝卷那边,填补上了那幅《气熏人帖》的完整内容,那么杜秀才很快就可以通过这幅字帖,去那别称白眼城的无用城,换取一桩心心念念的机缘了。渡船之上,各座城间,一句话,一件事,一样物件,历来如此兜兜转转,确实来之不易、得之更难。
书铺掌柜有些奇怪,这个杜秀才的眼神,好像多次停留在那青衫客所背长剑上。难道是故人?绝无可能,那个年轻人岁数对不上。
奇了怪哉,杜秀才登船之前,可是浩然天下一等一的山中炼师,呵赤电扬紫烟,很是威风。据说他家乡附近的铜陵之山,都被他给炼掉了大半。哪怕是那些半仙兵品秩的长剑,都极少能入杜秀才的法眼。杜秀才的开山铸炼,还闹出过一桩天大的笑话,在条目城内都是入了档的,根据《荒唐篇》中条目记载,杜秀才家乡旁边曾经有座盱眙水神府,大河中的虾兵蟹将,被誉为“浩然天下最为雄健”。结果给这位五松先生,硬生生炼煮了小半,使得那水府苦不堪言,不得不去文庙喊冤诉苦。外乡人携带的那把长剑,难道是杜秀才早年认识之人的仙人遗物?
街上那僧人有些疑惑,仍是双手合十回了一礼,然后在挑担挪步之前,冷不丁与陈平安问道:“从义学理窟翻驳而出,衲子反带书生气?”
陈平安只能哑然。僧人摇摇头,挑担出城去,只是与陈平安即将擦肩而过之时,蓦然停步,转头望向陈平安,又问道:“为何诸眼能察秋毫,不能直观其面?”
陈平安答道:“只等禅灯一照,千古之下,十方龙象,点开正眼,灼破昏衢。”
僧人微微皱眉。
陈平安反问:“谁来点灯?如何点灯?”
僧人大笑道:“好答。吾辈儿,吾辈儿,果不是那南方脚底汉。”
陈平安欲言又止。浩然天下的禅宗佛法,有南北之分,可在陈平安看来,双方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始终认为顿渐是同个法门。
僧人却已经挑担远去,仿佛一个眨眼,身形就已经消失在城门那边。
邵宝卷以心声言语,好意提醒道:“机缘难求易失,你应该趁热打铁。”
陈平安默不作声。
邵宝卷微笑道:“我无心算计你,是隐官自己多想了。”
陈平安眯眼问道:“怎么?邵城主好大气魄,是想要凑齐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邵宝卷无奈道:“先前确实有些贪心,如今却被隐官拦路夺去六十棒,甚至都不是那三十棒,自然是万万不成了。”
邵宝卷突然一笑,问道:“那咱们就当扯平了?此后你我二人,井水不犯河水,各找各的机缘?”
陈平安不置可否,只是笑道:“邵城主是什么城主?既然井水不犯河水,总要让我知道井水、河水各在何处才行。”
邵宝卷微笑道:“此时此地,可没有不钱就能白拿的学问,隐官何必明知故问。”
陈平安其实已经瞧出了个大致端倪,渡船之上,最少在条目城和本末城内,一个人的见闻学识,比如沈校勘知道诸峰形成的真相,邵宝卷为那幅无字帖填补空白,补上文字内容,一旦被渡船“某人”勘验为确凿无误,就可以赢取一桩或大或小的机缘。但是,代价极有可能就是留下一缕魂魄在这渡船上,沦为裴钱从古籍上看到的那种“活神仙”,身陷某些个文字牢狱当中。如果陈平安没有猜错这条脉络,只要足够小心,学这城主邵宝卷,走街串巷,只做确定事,只说确定话,那么照理来说,登上这条渡船越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