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291章 不浩然 (2/20)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约好了,哥俩要一起去趟蛮荒天下,那边天高地阔,游历四方,谁能拘束?谁敢挡道?正是兄弟二人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

李槐探头探脑,不知道陈平安与酡颜夫人是什么关系。至于那个穿粉袍的,一看就是个不好招惹的,听说还是白帝城琉璃阁的阁主,什么白帝城什么阁主的,李槐一听就心虚。

毕竟朋友的朋友,也不是我李槐的朋友啊。既然不在窝里,那还横什么横,九真仙馆那个水上漂,就是教训。

李槐更不知道,此刻文庙,有几位陪祀圣贤聊起了他,专门就他开始了一场小规模议事。

文庙内一位学宫司业先与祭酒商议过后,再与韩老夫子试探性说道:“咱们不如给李槐一个贤人头衔?”

这位学宫司业早先与经生熹平要来了一份书院档案,是关于山崖书院儒生李槐的履历以及各位课业夫子、山主的评语。

连一向严谨的韩老夫子,这位文庙副教主,都有些犹豫,显然是倾向于给,但是给了,又好像容易有些异议,李槐以后求学游历,肯定会多出些负担。

还真不是文庙这边不把贤人头衔当回事,愿意随便给。事实上书院贤人头衔的颁发,历来是一洲书院自己筛选,文庙这边几乎从不插手贤人的评定。

书院管贤人,文庙管君子,这是礼圣亲自订立的规矩。

实在是这小子功劳太大了。一个十四境老瞎子的立场颠倒,就等于一正一反,帮着浩然天下多出了两处十万大山。看架势,只要他这弟子愿意开口,十万大山里边的七八百尊金甲傀儡,都能一声令下,浩浩荡荡杀向蛮荒?

再者加上档案里边的说法,李槐虽然治学一事“力有未逮”,可是好歹“治学勤恳,无有懈怠,性情温和,无骄躁气”。而且一看笔迹,就知道是礼记学宫司业茅小冬的亲笔。

儒家子弟嘛,求学的态度其实很重要。至于治学成就的高低,或是科举制艺的成绩,确实还是要讲一讲那祖师爷是否赏饭吃的。

韩老夫子问了身边的文庙教主,董老夫子笑道:“问题不大,我看可行。”

韩老夫子又问了问门外坐着的经生熹平,后者答道:“鸳鸯渚那边,李槐心思澄澈,很不容易。”

那就这么定了。李槐是板上钉钉的书院贤人了。

这种事情,还不至于劳驾礼圣在内的那三位主位圣人吧?再说了,那老秀才,本就是李槐的文脉祖师,护犊子这一门大道,文圣可以算是当之无愧的十五境大修士。

这会儿刚刚乘坐渡船去往鹦鹉洲的李槐,肯定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一位书院贤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嘛。

小小鹦鹉洲,人头攒动,人满为患。因为包袱斋的老祖师亲自开了个包袱斋,当然不比寻常,以至于连皑皑洲财神爷的媳妇,都带着个个身份显赫的闺中好友,联袂现身,大驾光临鹦鹉洲,有她在,那就不是钱,而是撒钱了。

渡口当地的渡船十分简陋,因为只需要往来于四处渡口,用不着太讲究排场。

大修士要串门访友,要么御风远游,要么自有渡船。

一行人站在栏杆旁边,远眺脚下山河,唯有那座文庙,云遮雾绕。

相信没有任何一位飞升境胆敢施展掌观山河,窥探那处的山水。

李宝瓶轻声问道:“小师叔在想事情?”

陈平安笑道:“小师叔在鳌头山那边已经得手了,这会儿正站在大街上,准备跟人对骂。”

家乡小镇那边,只要是个稍有慧根的孩子,在这件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