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她不开窍:“只是入梦,还下嘴,下什么嘴?又不是让你直接跟他来一场云雨春梦。”
一场蹩脚的托梦之后,亏得那个士子这辈子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情,不然会破绽百出,韦蔚自个儿都觉得惨不忍睹,后来她就一咬牙求来一份山水谱牒。山神下山,尽量偏离水路,小心翼翼走了一趟京城。之前陈平安所谓的“某位庙堂重臣”,虽然没有明说是谁,但韦蔚心知肚明。双方原先就熟得很,只不过自从韦蔚当了山神娘娘,双方就极有默契地相互划清界限了。
那家伙不是省油的灯,更不念旧情,弯来绕去打官腔,什么科举一道是国之大事,不宜插手,坏了规矩。韦蔚原本不太愿意提起陈平安的,实在是没法子了,只得搬出了这位剑仙的名号。
好嘛,“陈平安”三个字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剂灵丹妙药。虽然那家伙当时只说了句“不要抱过大希望”,但是韦蔚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有的——那士子的一个进士出身是十拿九稳了,至于一甲三名,韦蔚还真不敢奢望,只要别在进士里边垫底就成,结果那士子直接得了个二甲头名。他二话不说,快马加鞭直奔山神庙,敬香磕头,热泪盈眶,无比虔诚。
正是在那一刻,亲眼看着祠庙内那一缕精粹香火袅袅升起,韦蔚蓦然间心有一丝明悟,好像瞬间明白了一连串的道理,真正懂得如何担任一方山水神灵。
陈平安坐在古松旁的青石长凳上,拿着养剑葫慢慢喝酒。
韦蔚那边大笑一句:“咱们这位怜香惜玉的陈公子说起黑话来比咱们还顺口,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又随口说了些那本山水游记的事迹,捧腹大笑不已。
陈平安翻了个白眼,不跟她一般见识。
在祠庙周边的山水地界,果然悬起了许多拳头大小的红灯笼,这些都是山神庇护的象征,小巧玲珑,既有高门大户的,也有市井陋巷的。
一粒善因,只要能够真的开结果,是有可能开一片的。
一事顺,百事顺。两国边境再没什么作祟害人的梳水国四煞了,本就是一处山水形胜之地,既有适宜探幽的崇山峻岭,也有便于赏景的易行之地,不然韦蔚也不会挑选此地作为祠庙地址。加上这边的志怪奇闻、山水故事又多,祠庙地界内还有一条官道,世道重新太平起来,踏青郊游、游山玩水的士人女子就多了,江湖中人、游学士子、商贾镖师,各种三教九流,山神祠的香火便越来越多。
某次祠庙来了个虔诚信佛的大香客,捐了一笔可观的香油钱,于是韦蔚就在自家地界修建了一座寺庙,规模不大,但是还专门请了庙祝,将那些早早就归拢起来的破败佛像重新修缮,或贴金或彩绘,总之那个大香客捐的钱,她一两银子都没贪。
大香客有一次专程挑了正月十五烧头香,头一天就在这儿等着了,看过寺庙后,很是满意。有钱人可能在其他事情上糊涂,可在挣钱和钱两件事上最难被蒙混,所以一眼就看出山神庙做事讲究,十分豪爽,干脆又捐了一大笔银子,算是礼尚往来。
韦蔚曾是鬼物,不是没见过钱,常年打交道的多是神仙钱,但是香火一事,还真不是能用神仙钱来折算的。
那个相貌其实半点不起眼的大香客也就是个实打实挣着了山下钱的凡夫俗子而已,可他当时说了一个诚心的道理,让韦蔚记忆深刻:“其实不是我在行善事,施舍钱财给他人,而是他人在施舍善缘与我。”
大骊陪都,洛京。
皇帝陛下至今还不曾驾临陪都,陪都的礼部尚书柳清风垂垂老矣,卧病不起,已经不去衙门很久了。
其实浩然天下不少王朝都有两京、三京乃至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