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神灵的功过考评,所以在山上有那“小天官”的美誉。
这位老郎中好像与冲澹江水神李锦是故交,最近一次露面是亲临红烛镇找那个惹出麻烦的玉液江水神娘娘的麻烦。
只是这种官员,类似家乡的督造官曹耕心,落魄山都不适合主动结交。
在陈平安看来,一个人所谓的“明事理”,不过就是个“知而止”,既在于知道什么,又在于不做什么。
荀趣陪着陈平安走到一条小巷附近的客栈门口。他一路行来,都是在回想鸿胪寺卿的那番言语,以及问了两次的同样的问题。
国师崔瀺对关老爷子的吏部,还有礼部,好像一直都不太上心,至于鸿胪寺这样的冷清衙门,就更不露面了。但是国师大人对兵部的武库司,以及户、工部诸司历来极为关注,所以武库司郎中被说成是一个最容易丢官甚至掉脑袋的位置。
此外,据说连户、工两部主事这样的小官,国师都会亲自审查履历。芝麻官尚且如此,就更别提两部郎官的升迁、外放了。
荀趣现在不敢确定一事:自己因为师父的关系,在鸿胪寺的官场作为,是否早就落入了国师眼中?
陈平安将那只装有传信飞剑的木盒归还荀趣,笑道:“两次与鸿胪寺借阅的邸报,我离开京城之前会交给看守巷子的刘袈,回头荀序班直接跟他讨要就是了。”
荀趣作揖致谢,因为知道陈先生这是帮自己在京城不显山不露水地多出一条道路。一个负责看守国师宅子的修士,荀趣认不认识、是否面熟,看似根本不重要,可其实很重要。
小陌是今天买书最多的那个。他昨夜就去了趟公子推荐的仙家客栈,跟山上渡船一样,都会有个类似当铺的地方,方便下榻客栈的练气士折算神仙钱。他就将公子赠送的三枚小暑钱悉数折算成了雪钱和一大摞银票,以及一些行走江湖必需的金叶子、银锭,还专门请求那座客栈务必帮忙,给自己一大兜金瓜子,因为到了落魄山,此物有重用。
起先那个自称是客栈掌柜的女鬼修还不太情愿,因为金瓜子这种哨东西确实不算常见,多是富贵人家长辈给晚辈的赏赐之物,别说山上修士,就是江湖中人,出门在外,谁用得着这玩意儿?只是等那个名叫陌生的年轻修士说自己是陈山主的随从,女鬼修二话不说,熔化了十数只金元宝,亲手捏出了一兜金瓜子,最后还死活不肯收钱。
今天除了诸子百家的经典,小陌还买了不少杂书:大家诗集、文人笔记、志怪小说,甚至连一些抄录编撰成书的科场文章,以及一些被说成是科场上“武功秘籍”的制艺书籍都有。
陈平安调侃道:“怎么,还想通过科举一途当个官老爷?那有得忙了,县试府试,先成为童生秀才,再三年一次的秋闱乡试,考中了当举人,之后是京城春闱会试,当了进士,最后才是殿试,层层递进,关隘重重,就跟鲤鱼跳龙门差不多。”
“不过你要真有这个想法也是好事,可以让曹晴朗教教你,比买这些制艺、策论的所谓秘籍更靠谱。只是大骊朝廷的进士确实最难考取,都没有什么之一,可以说是整个浩然九洲最有含金量的进士及第。一来人太多,藩属国的读书种子都会聚在此;再者,礼部出题太杂,没什么固定的路数。反而是宝瓶洲南边那些小国颁布了一些官修书籍,义疏加则例,林林总总得有十几本吧,能算是捷径,背熟了就有用。当然,此举也惹来一些饱学大儒不小的非议,很是义愤填膺,有那‘官修全书而经说亡’的说法。”
“所以小陌你要真有当状元的心思,将来可以去陪都以南某国待个小十年。那儿都是亲眷开蒙教字号,也就是练字。之后去学塾接触蒙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