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蒲山云草堂的武学一脉类似皑皑洲的雷公庙,虽然名动一洲,却是先天就极难开枝散叶的小拳种,门槛高、收徒严,学拳之人想要登堂入室、拳法精深,殊为不易。
蒲山云草堂的香火有点类似佛家的半子孙丛林。
先前桐叶洲山上选出了一洲武道的历史十人,在世的只有两位,除了那个悬佩竹剑背木枪的武圣吴殳,就是喜穿黄衣的叶芸芸了。
一男一女两位武学泰斗至今没有问拳记录,就像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拳镇半洲。只是前者喜欢单枪匹马走江湖,加上名声有褒有贬,自然不如叶芸芸和蒲山在桐叶洲那么一呼百应,影从云集。
私底下,山上修士对吴殳其实颇有怨言,理由就是这位武学第一人既不着家也不顾家,一场大战打下来,从头到尾,竟然只在别洲山河博取名声,凶狠出拳,杀妖不断,眼睁睁看着家乡山河沦为废墟。
裴钱轻声说道:“师父,这位叶前辈,上次在黄鹤矶见面,好像就只是气盛瓶颈,底子也一般,就算勉强跻身十人之列,名次也该是垫底,最多排在第八第九的样子,不该是如今的高居第六。”
山水邸报上边竟然还有不少仙师为叶芸芸打抱不平,觉得这个名次太低,怎么都该排在吴殳之后,裴钱就觉得这种事情岂可儿戏。
陈平安笑道:“如果加上叶宗师的玉璞境修为,排在第六,问题不大。”
可如果单纯以武学论高下,确实如裴钱所说,武夫叶芸芸的名次垫底都悬。
这种事情,说得难听点,就是今人欺负古人不会开口说话了。
反观吴殳,排在第四,倒是问题不大。而蒲山云草堂的开山鼻祖,那位凭借六幅仙图开创蒲山拳法的天纵奇才,其实也才位列第五。
这位止境武夫叶裕固,在供奉神位、依时祭祀的叶氏宗祠中位列第三,同被尊奉为不迁之祖。
此人曾经在中土神洲闯下偌大名声,后来便有了个极有气魄的评价:孑然一身,两甲子拳压三洲。
所谓三洲,就是家乡桐叶洲,再加上北边的宝瓶洲和俱芦洲。不过那会儿的宝瓶洲也只能算是被拉壮丁拿来凑数的。
在陈平安看来,不出意外的话,叶裕固在武学巅峰时尚未跻身止境最后一层的神到。估计正因为无法打破归真一层瓶颈,才以行走天下换取气盛一境的大气象,但是成效不大,就不得不转去以修士身份跻身上五境,自然就可以多出寿命,用水磨工夫慢慢打熬体魄底子,找机会在武学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叶芸芸只穿黄衣一事,让陈平安不由得想起了小宝瓶。
不知道这个黄衣芸又涉及哪位高人、什么谶语。
陈平安思绪飘远。
自家的仙都山青萍剑宗不像上宗落魄山,多了个“剑宗”后缀,但就目前看来,崔东山是有意将下宗打造成一个庞然大物的。剑修当然得有,这是一个剑道宗门千年不移的立身之本;只是各类练气士更多,才是一个山巅大宗门该有的枝繁叶茂。
较大的宗门山头,动辄数百人乃至千余人,比如正阳山。宝瓶洲的神诰宗由于拥有一座中等品秩的清潭福地,宗门在册弟子甚至多达两千人。中土神洲的一些大宗门,加上下宗和藩属山头,可以多达数万人。当然,不可能全是练气士,其中也包括山中仙师家眷,以及各个峰头、仙府的扈从婢女、厨娘杂役等。大致分为祖师堂嫡传、内门和外门,形同一座京城的宫城、皇城、外城,再加上周边的藩属山头,就是京畿之地了,若还有下宗,则类似建造了一座陪都。
山中少人,就如无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