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道:“那就依旧喊灵源公为沈夫人好了。”
听说是那一炷香的事情,沈霖当然知道此事最为关键处,是身为敬香之人,得有个所谓的诚心正意,这是无法半点作伪的。
不然这一炷清香容易点燃,可那维持香火的心香,却是注定无法点燃了。
对沈霖而言没有任何问题,她对那桐叶洲修士心生厌恶是真,可既然陈先生的下宗都建立在了桐叶洲,心诚一事又有何难?
就当是遥遥拜谢恩公了。
至于那份功德,沈霖先是婉拒,见陈先生坚持,便恼羞成怒。陈平安继续晓之以理,沈霖便动之以情,脸色哀怨。等到陈平安继续酝酿措辞,沈霖便怒气冲冲,眼眶泛红,隐约有泪水,说:“陈先生你这是故意将我陷于不仁不义之地吗,还是说陈先生心中,从始至终都觉得我沈霖是那忘恩薄情之辈?”陈平安只得收回言语,还得与沈夫人道歉一句,结果沈霖蓦然而笑,已经开始伸出拇指擦拭眼角泪水了。
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一份底本,交给沈霖,解释道:“勉强算是补上沈夫人担任灵源公的贺礼,不过我肯定是有私心的。”
沈霖接过那本册子,翻开一页,便惊讶道:“是那水陆道场的金科玉律?”
陈平安点头道:“之前在桐叶洲遇到了一位得道真人,请教了一些学问,老真人不吝赐教。沈夫人可以用灵源水府的名义,送给孙宗主。”
沈霖所谓的“金科玉律”,是道教科仪所在,名副其实的金玉良言,是神仙钱都买不来的“老规矩”。
道门开坛法事的科仪本,大体上分为祈福禳祸、消灾解厄、酬神谢愿等的阳事科仪,与超荐先灵、度亡生方、炼度施食在内的阴事科仪。其中底本最为珍贵,俗话说照本宣科,便是如此,依科阐事,像桐叶洲那个崇佛的北晋国皇帝,就是在底本一事上下功夫,试图恢复旧制。
之前陈平安在敕鳞江畔,与龙虎山外姓大天师梁爽一起散步江边,话赶话地,除了与老真人请教龙虎山独门科仪,便又说起了水龙宗的斋醮一事,龙宫洞天内每年的十月初十与十月十五,都会举办两场依循古礼的祭祀,按照不同的年份,又有那金箓、玉箓、黄箓道场之分。
所以老真人才会忍不住调侃一句:“你小子搁这儿薅羊毛呢?”
沈霖犹豫了一下,问道:“陈先生为何不将此物交给龙亭侯,让他帮忙转交给孙结或是邵敬芝?”
这可是一桩天大的人情。山上宗门,最重视这种细水长流的收益。
若论私谊,陈先生当然是与李源更好,今天之前,陈先生与自己才总共说了几句话?屈指可数。
沈霖倒不是怀疑陈平安对自家灵源水府,或是对自己有什么企图。陈先生霁月清风,君子坦荡荡,何等光明澄澈。
陈平安笑着解释道:“李源藏不住话,一喝高了,就容易跟人交心,什么真心话都会往外掏,以前可能无所谓,可如今都是龙亭侯了,还是要注意点。李源交友门槛高,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一下子拿出这份底本,在水龙宗很容易惹来不必要的误会。换成是我,也会怀疑李源早些年担任水正,明明有此科仪底本,却一直不拿出来。这是人之常情,怪不得孙宗主他们多想。”
沈霖点点头,陈先生此举,确实老成持重。
陈平安继续说道:“但是在沈夫人这边,就不用如此拘束了,灵源公府如今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完全可以解释为某人得自某地的旧藏之物,然后被沈夫人慧眼识珠,故而时至今日,才算重见天日,赠送给水龙宗,自然是题中之义,也算善始善终,又结新缘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