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374章 瓮中捉鳖
从光阴长河中走出,青同定睛一看,疑惑道:“怎么没有直接返回镇妖楼,是宝瓶洲这边还有山神要见?”
陈平安摇头道:“我也不曾来过此地,只是有人临时起意,算是让我帮忙,来这边为他送客。”
青同越发疑惑不解,谁能够对你指手画脚?
遥见不远处波光粼粼,一片楼阁掩映在绿树中,依稀听到楼上数声悠扬清磬。
陈平安说道:“我们去前边守株待兔。”
走近了,是一处规模颇大的祠庙,榜额汾河神祠,门前有两株古槐,门外是一口大池塘,杨柳依依,绕水而栽。几匹青骢马系在柳荫中,又有一辆绣帏马车,停在祠庙墙根,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内眷,年老车夫穿着厚重袍,笼袖正打着盹儿。
青同跟着陈平安步入祠庙,由于是大年三十,自然香火一般,暂时未见来此敬香的善男信女身影,唯见大殿外的廊道中,有几个道童装束的孩子,蹲在地上丢掷铜钱玩耍,见着了陈平安他们,也只是抬头一瞥,并不出声招呼。
两侧有月洞门,要去祠庙后殿游览必经此处,陈平安站在大殿门槛外片刻,便走向月洞门那边,人影未见,先听一阵环佩声响,随后迎面走出两位枝招展的女子,其中妇人挽朝云髻,斜着两枚翠翘,身穿一件素雅的纺绸大衫,身边那位妙龄少女,约莫是妇人的贴身婢女,着藕白衫系葱绿裙,穿一双略旧的绣鞋。
与二位同行的还有个老妪,穿件竹叶对襟道袍,手执玉如意,多半是这座汾河神祠住持庶务的庙祝。
陈平安立即挪步让出道路。
为首妇人目不斜视,径直走去了,妙龄少女与那香客男子擦肩而过时,却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番,此人头别玉簪,青衫长褂布鞋,瞧着倒是干净清爽,大致三十岁的年纪,就是与书上说的那种“顾盼不凡,丰神澄澈”,差得有点远了,算不得一位出色人物。不出意外的话,是个县城里边的贫寒士子,尚无功名在身,便来这儿烧香祈愿,好求个金榜题名。
青同忍不住轻声问道:“我们是在等谁?”
走出月洞门的这三位,显然都只是肉眼凡胎的寻常人。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陆沉。”
青同脸色微变,实在是不想与那位白玉京三掌教有任何牵连,只是就目前形势看来,想要不与陆沉碰头都难了。
宝瓶洲梦粱国,距离汾河神祠并不远。
一个行走在山野小径的年轻道士,头戴一顶莲冠,手中有几本不告自取的地方县志,抬头看了眼如飞鸟掠过的一条渡船。
道法有深浅,眼力有高低,地上的道士看得见对方,渡船上的人却未能发现年轻道士。
年轻道士身形轻巧,蜻蜓点水,一路飘荡远游,有那“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之感。
这年轻道士稍作停步,再次抖了抖袖子,好似有千丝万缕的丝线浮现,或远或近,红尘万丈,此线名为因果。他伸出双指,轻轻一扯丝线,远处似有回响,动静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这位头戴莲冠的道士,道法足够高,举目远眺,看中一人,便循着一份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淡薄道缘,来到这梦粱国境内,最终在一处山野村落的村口处,瞧见一个孤零零的孩子,年轻道士凑上前去,停步后,一个弯腰,一个抬头,双方对视片刻,孩子羞赧地低下头去。
之前走了一趟豫章郡采伐院,与林正诚道别过后,陆沉没有直接返回青冥天下,反正白玉京有余师兄坐镇,出不了纰漏,如今天外天镇压化外天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