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403章 山青花欲燃 (13/17)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r/>  “这就像是湖山派的处境,以后会与松籁国其他成了气候的仙家势力,再与别国争夺那些适宜修行的仙家道种,将游鱼放养在湖内,无非是喂养以仙家术法,传授以道书秘诀。但是对我来说,既然整座天下都属于落魄山,鱼在何处,又有什么区别?至于我会不会厚宗门而薄福地,就是为何要缔结契约的原因所在了。修道之人,要小心饮鸩止渴;仙府山门,要担心厝火积薪。立竿见影之术,非长生久视之道。术法有高低,某些道理却不分大小,在昔年藕福地通用的道理,到了浩然天下,一样适用。”

陈平安最后补了一句:“这个比喻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一个叫陆沉的人最早提出。”

高君若有所悟,自言自语道:“究其根本,事理分阴阳,都需要有人替天行道。俞祖师曾经为我言说顺逆,可能是当时我境界不够的缘故,俞祖师没有说得太过深远,只是提及修行之人,证道长生,欲想与天地同寿,宗旨在逆,故而始终为天道所厌弃。我现在觉得,先逆后顺,倒转阴阳,最终殊途同归,天地生养我辈修行人,修行人得了道再反哺天地,循环往复,才可以被称为修行极致。”

陈平安点点头。果然,高君能够成为天下第一人,被冥冥之中的天意相中,不是没有根源和理由的。

高君此时处于一种看似“六神无主,心不在焉”,实则“与道相契”的可贵境地。

在俞真意最后一次出关,即将远游之前,高君曾经有一问:修道之人,何谓得道?

俞真意当年掐剑诀,驾驭那把佩剑破空而去,剑光冲天而起,一线斩开湖山派上空的云海。他再摊开手掌,让高君闭气凝神定睛看。只见掌心纹路如山脉,山间雾霭升腾,幻化出一幅千里之外的市井画卷。

人与山合,大道所指,仙山万仞斩太虚。亿兆生灵,山河如画,千里秋毫掌中看。

陈平安不愿打搅高君,等到她回过神才开口笑问:“高掌门出身书香门第?”

高君不知对方为何有此问,面露几分自嘲神色,摇头笑道:“我出身不算好,很早就上山习武了,而且读书不多。湖山派藏书虽丰,冠绝四国,但是我自幼就不喜读书,这辈子看过的书,精读泛读加在一起,连同拳谱在内,可能还不到一百本。”

不比眼前这位青衫剑仙,高君只觉得对方不论修为、学识、胸襟、气度,都当得起“宗师”与“剑仙”两个称呼。由此可见,那浩然天下着实是让人既敬畏,又倍感气馁。难道陆抬的那个调侃并非全是妄言?只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机会确实要离开井底出去看看,在那井口看天地。

然后高君不知为何就发现对方脸色有几分悻悻然,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高掌门看书是有悟性的,难得,很难得。”

高君犹豫了一下,说道:“陈剑仙方才说我们湖山派有十六位练气士,但是据我所知,目前好像只有十四人在修行。”

陈平安笑道:“直说也无妨,因为这两位练气士对你们湖山派并无险恶用心,只是将此地当作一处绝佳道场。想必他们亦有扶龙之意,所以高掌门可以继续假装不知,心里有数就是了。其中一人,如今就待在臂圣程元山身边,真名桓荫;另外一人,真名黄尚,早就是道家的符箓修士了。他们两个都是跟随陆抬进入福地的桐叶洲外乡人,我对他们之所以并不陌生,能够一眼就认出,只因为曾经打过交道。而他们会在此隐姓埋名,估计是陆抬用来打发光阴的无聊之举了,高掌门不必多想。”

言语既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人间多歧路,同样来自言语。

高君神色微变。因为俞祖师曾经留下一只锦囊,叮嘱她将来结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