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443章 将星闪耀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用意在里面――他希望这两位重要的宰相能够辅佐太顺利的接班,然后成为新君的左膀右臂!

薛绍不由得想到了本朝最初的两位顾命宰相,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难道李治还没有吃够顾命大臣的苦,想让自己的儿也尝一尝吗?

很快薛绍反过来一想,除了托孤给这两位宰相,李治又还能用谁呢?难不成,他还能全权委托给天后吗?……换作我是李治,我也一定纠结得蛋疼无比!

这时,朝会的第二份重要的人事任命开始宣读了,白发苍苍的薛仁贵上前跪伏接旨。就如同前日朝会上李治许诺的那样,薛仁贵正式恢复了郡公的爵位,官拜三品大将军兼任检校代州大都督。

大唐的战神回归了,军队的格局也因此而改变了。在京,有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程务挺与李谨行位列十卫大将军之首,拱卫皇城保护宫;在外,针对局势不稳战事随时可能爆发的北方,有了一名重要的边帅薛仁贵主持北方的军事,守护国门防范外敌。

细心的人已经品味出来了,薛仁贵与薛元超同是出身于河东薛氏,两人一一武都获得了晋升。这是否意味着,皇帝陛下要用薛族的力量来平衡一下裴炎与天后的联合势力呢?

薛绍心想,大唐实行的是门阀政治,帝王在世家之间进行力量调控实属常见。平衡臣属力量使之势均力敌,帝王才好从驾驭。还是应了那句话――帝王心术在作怪!

“薛绍接旨!”司礼宦官尖锐又通透的大嗓门突然响起。

薛绍恍然醒神,出班奏拜,“臣薛绍,接旨!”

“大唐皇帝令――”

随着司礼宦官的腔调拉起,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盯到了薛绍的身上。跪地接旨的薛绍则是心脏砰砰直跳,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听着圣旨的内容。

“……授薛绍策勋上轻车都尉,免其本品散官,改授正四品上阶武散官忠武将军,封河东开国伯爵,改任兵部员外郎为检校兵部员外郎,另授羽林千骑郎将,仍命,兼领兵部选院北曹讲武院职事。钦此!”

“臣薛绍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绍喊得慷慨激昂,内心热血沸腾!

满朝武则是发出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惊嘘之声――薛绍这下,真的是平步青云了!

策勋上轻车都尉是正四品勋官,更多的只是一个荣誉本不足为奇。但是上次北伐归来之后薛绍是没有被封授勋官的,也就是说,他的战功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任谁都会非常的憋屈。现在,朝廷总算是还给了薛绍一个公道!

至于爵位河东开国伯爵,这对薛绍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他本就是皇亲国戚现在又娶了太平公主,再加上有一个做了国公的亲哥哥,自己再加封一个伯爵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

这份任命当,最重要的当属把薛绍的散官本品,改封为了正四品上武散官“忠武将军”。这意味着薛绍从此就是真正的将军了,而不是千牛备身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将军。以后,薛绍的各方面待遇与晋升评定,都要按武将的标准来执行,凭军功而不是靠政绩――那意味着薛绍的根,已经扎在军队之;他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军国之事与战争当来!

当然,很多人对于薛绍新拜“羽林千骑郎将”更加瞩目。这个四品郎将的官不是特别大,比起十卫大将军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它的职能,实在是太特殊了!

千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身上。当时李世民在北衙禁军当挑选了一百名能骑善射、武艺出众的军士,主要的任务就是陪伴自己打猎、练箭,有时也兼顾一些贴身保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