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三年研制成功,采用轻型双轮式炮架,战斗全重382千克,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使用穿甲弹可击穿450米外48毫米厚装甲。
欧宝卡车拖着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到处乱跑,刚好可以替换掉步兵营中装备的37毫米步兵炮。旧款37毫米步兵炮,并不适合打击轻装甲目标,早就应该淘汰了。
在伊尔库茨克反击作战中,正是这种新式的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立了大功,几乎占了摧毁t-26坦克功劳的一半。
北方军步兵营中的直属速射炮排,原本装备37毫米速射炮,在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之后,立刻决定加快换装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
这也是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中,同时受到敌我双方高度重视的唯一一个相同点。
具有摧毁或者至少是阻滞敌军装甲力量的冲击,这是所有步兵营都需要面对的生死存亡问题,而北方军实战的结果是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相当实用。
事实上,德国人根本就是把北方军当做了自己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罢了。
不仅德国人也高度重视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实战效果,而且遭受惨重损失的苏俄红军居然也找到了德国人,商洽购买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事宜。
和北方军依旧处在交战状态的日本人,也马上找到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询问购买事宜,估计是准备购买后自行仿制的。
北方军也不客气,通过尼森公司向德**工企业,提出了多项装甲侦察车改进要求。
德国方面很快就搞出了一款被命名为sdkfz221的轮式装甲车系列,重3.75吨,发动机功率75马力,乘员依然为2人。
其最大时速达到80千米,可以行驶280千米;最大越野时速32千米,行程200千米。武备是一挺g34机枪,装甲为毫米。
在大客户北方军的坚持下,德国人最终搞了一个改进版本,加装了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被称为sdfkz222轻型轮式装甲车。
至于通讯型号的姊妹车则被称为sdkfz223装甲通讯车,乘员增至3人,保留了一挺g34机枪的配置,但是车重也增加到4.4吨。
富有创意的德国技术员,还对车轮进行了特殊设计,只要拆除轮胎后,就可以直接在铁轨上行驶,非常有利于长途机动。
sdkfz222装甲车及其姊妹通讯车到达阶州大本营后,十分喜欢的孙岳等人,甚至干脆为它们取了一个“触须”装甲车的外号,侦查专用吗,就如同“触须”一般四处探查。
但是不知怎的,最后传出来的外号,居然变成了“毫须”,顿时让人哭笑不得。
至于北方军提出来的另外一个建议,要求增加装甲车辆的越野机动能力。德国人也从善如流,很快琢磨起来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设计研发。
与之迥然不同的,苏俄军工专家也注意到了越野机动偏差的问题,他们给出的方案是改进ba-27装甲车,将原来的4x2驱动型改成了6x4驱动型。
相比德国人费尽心思地重新搞一个半履带式标准,直接增加两个轮子显然更快捷,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思考问题的差异性在此暴露无遗。
从北线退下来的李燮和军团也进入了休整补充,只是基层官兵非常惊讶地发现,重新发下来的枪械弹药,不再是熟悉的美式7.62毫米口径,而是德式7.92毫米口径了。
第一批进入李燮和军团的7.92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