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七一章 令人惋惜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再派出大军登陆作战。.

德国人的海军更多的是潜艇部队,实力确实不如英国海军,但并不代表空军也是如此。伴随着德国装甲集群横扫欧洲的,正是戈林大胖子指挥下的德意志帝国空军部队。用庞大的空军部队,掩护德国步兵登陆,也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世界军火市场上,能够生产英式7。7毫米口径枪械弹药的大型军火公司倒是不少。比如澳大利亚的军工厂,只是他们现在的重点是生产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宗主国英国修建驱逐舰,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军械,产能也一时半会供应不上。

还有印度的伊莎波尔兵工厂,只是那些迟缓拖沓的印度阿三作风,让优雅的英国绅士都实在难以忍受,也就可想而知其兵工厂的产能了。这是印度人的历史传统,延续至后世依然如此。

美国人的军火生产已经开始加大马力,俨然是准备成为国际最大的军火供应商角色,可惜他们的口径是7。62毫米,只能在火炮或炮弹补给上出把力,要么就是固执的英国人改变自己的7。7毫米枪械口径得了。

英国人自然落不下这个面子。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尼森公司,昔日北方军可是装备了大量的7。7毫米口径枪械,现在虽然换装成7。92毫米口径枪械,但是肯定还有大量的战略物资储备。而且从北方工业公司还在大量提供关内长江南北两个政权弹药的补给的情况看,北方军的7。7毫米生产线还在有效运转。

长江以北的救世军采用了英式的7。7毫米口径枪械,最初的一批军械就是北方军现役装备连卖代送给他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维克斯重机枪。长江以南的黄埔军则沿用了以往的7。92毫米口径,主要装备是所谓的中正式步枪和捷克轻机枪,实际上是德国98k的仿制品,或者干脆说是昔日汉阳造的改进版罢了。

事实上,当年关内争霸的还有两个流派的口径,采用俄式7。62毫米口径枪械的冯玉祥部西北军,以及采用日式6。5毫米口径枪械的张学良部东北军,都已烟飞灰灭,令人叹息不已。

唯一在所有中**队中,都使用过的武器,也许就是那一款汉阳造了。

话说回来,有需求才有市场。

在重庆新的办事处里,终日无所事事的尼森伯姆,意外的看到了前几天还冷脸相向的英美两国领事,热情洋溢地找上门来。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被西方列强封杀得厉害,憋了一肚子气的尼森伯姆自然没有好脸色,打了几个哈哈之后就准备端茶送客了。

没曾想两位领事丝毫不以为意,坚持坐在办事处里打酱油,将外交家没有脸皮的宗旨发挥的淋漓尽致。

尼森伯姆终于反应过来,这回是真的有大事情了。

北方集团全权授权的电报,很快发给了在重庆的尼森伯姆。

只是谈判的过程一开始就极为难堪,差不多就要拍桌子闹翻了。英国人的傲慢马上暴露无遗,甚至可以说是歧视。

才坐上会议桌,英国领事就抢先开口,企图定调这是北方集团本应该为全世界抵抗法西斯所作出的义务奉献。这种荒唐的不要脸借口,不仅让尼森伯姆怒火三丈,就是打圆场的美国领事都是一副目瞪口呆。

尼森伯姆直接一句,“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英国人为什么不作出义务奉献?”然后就甩手而去,实在是气不过了。

第一次会谈不到三分钟就不欢而散。

在美国领事的不停斡旋下,再加上欧洲战局的进一步恶化,被恼火的伦敦首相官邸训斥了一阵的英国领事只好板着脸勉强参加了第二次会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