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还有造型简单的花瓶之类。
安老二在县城里转悠了几次,回来跟安宁商量:“宁宝啊,你说我们直接供货给像木工坊这样的商家,然后让他们卖给全国各地不行吗?
靠我们自己,感觉县城的市场有限啊,这竹制品也不是一次性的,我看着挺耐用的,买了一次基本上能用好多年。”
安老二感觉他们只要负责生产编织,然后卖给一些商行,这样比较简单啊!
“这个竹制品,目前需求最多的就是日常用品,我们跟镇里距离不太远,可以开一个直营的总店。让别人康康,我们产品有多么畅销,至于外面的店铺,适当地方可以给别人加盟,一些主要地方,还是自己开店比较好。”
安老二点点头,现在店铺也没开,也不知道具体能销售情况,他考虑的是比较保险,都给别人来卖,风险小一点。但是如果是批发给别人,太依赖别人,定价权就没有了。
“我们这个也不是随便一个东西,就拿来卖,我们竹制品会有个品牌,就像是木工坊,好些地方,都有连锁的店铺。”
安老二丧气的点点头,感觉自己都没小不点侄女懂的多。感觉他自己好不适合做生意哎!
安宁宁看着小叔垂头丧气的样子,不免有点好笑,安慰说:“小叔,你之前一直读书,并没有做过买卖,连集市都没去过,不知道也很正常啊!
咱们也不太懂,但是咱们可以一边试试,一边摸索,等咱们搞明白买卖怎么做以后。早晚像木工坊那样,开的全国各地。”
安老二一想也对,是自己着想了,做什么事情,哪有不学就能做得到很好!他索性也不想那么多,有时间就盯着安老头他们三个手工艺人,这些作为以后教别人的大师傅,得弄弄好,后面村里其他人都靠着三个老人来教学。
村长乐呵呵的,也经常来转悠,除了他家盖房子,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事情了。村里老人也比较多,有些孤儿寡母的每年都靠两姓的族里接济,要是能有个营生,只要花时间在家里也能挣些银两那就最好了。
等房子都盖好,明年开年,还准备把村里的学堂开起来,找个教书先生。这个跟安老二沟通过,如果不太多,路上那些村里挣的共有账户的银子就能够。
以后要是营生做起来,每年留一成的利润,专门给村里学堂留着。这个他和两边的族老大概也沟通了下,娃娃们以后,还是得读书,虽然费钱,但是读书的娃娃们才有大出息。
看看村里的安老二,以前大家都笑老安家,穷的吃不起饭了,却想学城里人读书。安老二也读了好些年没啥名堂,但是这一次逃荒,从开始到目的地,老安家的读书人也是对村里算是贡献最大了。
村里现在只要提读书,相信,没有娃娃们的家长能拒绝。
只要为村子好的事情,村长觉得都可以尝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受惠的就是整个村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