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定时罢工。
1967年5月21日,暴动蔓延至中环并进一步恶化,警方发射催泪弹镇压。22日,中区的骚乱更加严重,示威者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167人被捕。暴动的工人及学生以左派报馆、银行、国货公司、学校等为据点,出动示威,袭击警察及仍然行驶的公共交通。防暴警察到场以催泪弹、警棍等驱散后,示威群众即迅速撤回据点,令警察疲于奔命,当局最后要在港岛北岸实施宵禁,是香港岛在战后首次宵禁。
1967年7月8日,约百名大陆民兵在沙头角与香港的警察枪战,五名香港警察殉职。人民日报再次发表支持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的言论。香港出现传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之后左派的行动进一步升级,开始以罐头罐制造土制炸弹及珠江汽水的汽水瓶来制造燃烧弹袭击警署,并以镪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从高处袭击经过的警车及公共交通,左派学校的实验室成为了炸弹的制作工场。
1967年7月12日,港英政府同时于港九两地同时实施宵禁,是暴乱爆发两个多月来的第一次。
1967年7月至8月,警方以武力还击,攻入各左派据点。
1967年8月4日出动访港英军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从天台降落,上下夹攻左派在北角的据点、位于英皇道与糖水道交界、大型国货公司华丰国货所在的侨冠大厦。警方在大厦内除搜出各式炸弹武器外,还发现有设备完善、包括有手术室的战地医院。根据紧急法令,警方封闭多间左派学校及发出煽动言论的左派报社;同时大举逮捕左派人士,将他们拘押在摩星岭白屋的政治部囚室,部分人之后被逮解出境。左派则以升级炸弹行动还击,在港九各处闹市放置真假炸弹。炸弹上多数以大字写有同胞勿近,电车、巴士、街道上都有发现。炸弹袭击除了扰乱市民生活外,市民人心遑遑,更造成无辜死伤。一名七岁女童及其两岁弟弟即在北角被一包装成礼物的土制炸弹炸死。但当中亦有发现假炸弹。而负责拆除炸弹的警方及英军拆弹专家亦有被炸死或炸伤。
1967年8月24日,林彬于上班途中被人伏击。伪装成修路工人的凶徒将林驾驶的汽车截停后,放火将林及其堂弟烧至重伤,二人其后死于医院。明报社长查良镛亦因为在报章内明确反对文革及暴动,收到死亡恐吓而一度离港暂避。
正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张爱家悄悄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