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笔的银子来支撑,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咸丰帝,对此是一筹未展。
那么肃顺还会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咸丰帝来解决这个经济难题呢?咸丰帝登基以来民穷财尽,国家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解决不了经济危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国家想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
搞通货膨胀,向老百姓转嫁经济危机。中国古代都是采用银子或者铜,这种贵重金属来做货币,你要想搞通货膨胀,还真不容易,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很高,不过也有办法。
咸丰三年三月,清政府开铸
“当十”大钱,什么是
“当十”大钱呢?明明是一文钱,但我在钱上铸造上
“当十”两个字,强迫老百姓按十文钱的面值使用。其实
“当十”还是面额小的,还有
“当百”甚至面额更大的钱,后来清政府干脆发纸票,叫
“宝钞”、
“官票”,用高丽纸印,蓝色的图案,有一定的防伪措施。用银两或制钱为单位,票面上印着几两、几千文的字样,然后要求老百姓在市面上来流通。
从此我们中国人就使用了一个字到今天,叫
“钞票”。纸钞的成本更低,完全成了一种价值的符号,一张纸钞值多少银子呢?
全由政府来定,政府又不考虑经济规律,它根据财政状况来定,结果搞得国内市场非常混乱。
清政府推行钞票,推行不下去,老百姓也不傻,你不是要转嫁经济危机吗?
老百姓有办法来对付你,什么办法呢?就是不用呗。那么大钱钞票推行不利,清政府无奈之下,想到了商人,以前民间的银号发行过银票,那不也是纸钞吗?
但是人家的信誉好,所以清政府就想到了商人能不能利用一下。户部在北京招商成立了一批官银号,你比如说咸丰四年设立了
“五宇官号”,宇生、宇恒、宇谦、宇泰、宇丰五宇。清政府看中的是商人的实力和信誉,商人看中的是政府手中的权力,对商人来说,发行钞票的利益是很大的,更何况,还可以利用政府的势力来搞一些风险投资什么的,你比如说搞投机倒把买卖,囤积居奇,开一些银号等等,所以双方相互利用。
官银号搞起来以后,就发生了很多弊端。清政府也知道出了各种各样的弊端,你比如官商勾结,投机倒把,如何算计这些储户的问题,都出现过。
清政府也想查办,但是这个案子很难查,头绪太乱牵扯面太广,所以清政府就知难而退了,咸丰八年的冬天,肃顺被调为户部尚书,他决定啃这块硬骨头,他奏请咸丰皇帝重新立案,经过多半年时间的清查,基本查清了案情,然后又请皇帝下发上谕,把涉案的户部官员、商人、保人、伙计等等查抄家产,逮捕下狱,闹得京城里边人心惶惶。
咸丰年间的
“五宇号案”头绪纷杂,也缺少中心人物和事件,而且直到咸丰皇帝逝世,也没处理完,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中国史学届从来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要想这个问题说清,无论是我的时间还是能力都不许可,我要强调的是肃顺的胆略,这个人真是胆大包天。
“五宇号案”的第一个后台就是恭亲王奕訢,当然了,皇帝的弟弟不能不给面子,所以让恭王府的首领太监顶罪,逮捕下狱。
奕訢表面上没有被牵连,但是弄得灰头土脸,奕訢也因此恨透了奕訢。
肃顺对奕訢网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