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物,都可算作皇阿玛圣言之‘战略物资’,万万不可贸易外流。但大清地大物博,战略物资之外,其他产量大、销量好的物件,例如瓷器、茶叶、丝绸等,外藩趋之若鹜。我们可以将那些大清盛产的民人生活所需的一般物件,以及名贵亵玩之物,留下足额以备自用后,准许开禁贸易。一来可以取其厚利,二来嘛,可以懈怠朝鲜君臣民人之志于亵玩之间。”弘毅领命起身,嘴巴却没闲着。
“嗯,也就是说,除了朕所定那些战略物资不可外流贸易之外,玄烨认为可以将茶叶、瓷器、绸缎等民人用不完的剩余之物准许贸易?”福临再次耐心发问。
“皇阿玛圣明。”
“如何贸易?”
“皇阿玛,朝鲜必须朝贡为本,借以明确尊卑有序、天朝臣国的关系。我朝自然回赐依旧,但只为树君威、布君恩。除此之外,仿照元金之市舶贸易,在路上、沿海开两处口岸,准许朝鲜商人往来贸易。”弘毅努力回忆着后世看到的那些论述朝贡体系与朝贡贸易区别的文章,引用其中的经典论断。
“朝贡回赐之例,前明已有,本朝沿用而已。玄烨却要另开与朝鲜贸易,而且还是陆海两路并开,目的何在?”福临追问。
“皇阿玛,朝贡回赐不能废,这是因为朝鲜属国,不朝贡何以明尊卑、敬天朝?此中厉害前明亦是秉持。但另开贸易却也是势在必行。假使严格执行我朝禁令,不许任何物品私下贸易,仅凭朝廷回赐,即使优厚加赏,朝鲜君臣所获也是不够的。何况历次贡物,与我了了寡寡而已,朝廷并无多少收益。但每次回赐,却是格外开恩,就连皇阿玛您不是也说‘天朝所与使臣礼物,皆出自民间,诚恐扰费百姓’吗?所以您历次酌减,才有了刚才礼部胡尚书所说的那些定例。但即使如此,也是优厚有加。却难填朝鲜行商私欲沟壑。”弘毅先拉拢礼部两位满汉尚书,看到他们都在点头,又接着说下去。
“何况我天朝上国,西洋诸藩国不论。诸如朝鲜、琉球等属国往来朝贡,但历朝历代中国藩属之国远不止于此。可那是因为南明残余未灭,大清与诸多属国交通阻隔所致。假以时日,大清的属国必定远多于前朝历代!”弘毅只点了礼部管理的两个属国,故意忽略了其时理藩院统辖的所谓“属国”,包括西藏、回疆、外蒙古、内蒙古、廓尔喀、哈萨克、尼泊尔、锡金、不丹、浩罕和俄罗斯等国。其中,漠西蒙古、漠北蒙古诸部,以及乌斯藏(西藏),那应该算作“本土”,其他那些后世的独立国家。弘毅另有打算!
“贝勒爷所言甚是!奴才敬佩!有皇上的宏图大略。我大清必定开创万事未有之盛世伟业!”礼部满尚书恩格德及时颂扬一句。领着大伙齐齐下跪。人家小皇子说了他的业务范围,这种美好的祝愿,自己作为主管的尚书必须带头!
“琉球国臣服大清忠心可嘉。可做属国表率!”户部尚书、觉罗郎球也紧跟着附和一句,而且声势颇状!
原来,自明初以来,琉球就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顺治三年(1646年)来华朝贡,受到顺治皇帝的亲自接见。那时候的礼部尚书,正是觉罗郎球!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而且比大清的第一个属国朝鲜更加忠诚、更加归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直到顺治十二年的时候,大清真正的“属国”,其实也就是朝鲜和琉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