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鲜与琉球 (1/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既然要在朝鲜安排一个“联络员”,自然是张岁寒最为合适。

一来,这个“提调”的品级只能不高不低:低到不入流,朝鲜难以接受;太高的话,“天朝”与“属国”之间的位置摆不正。毕竟朝鲜只是一个属国,在弘毅心中是不配享受“大使级”外交关系待遇的,连公使级也不能算。

二来,既然是驻在番邦,那么这个只有“一等秘书”等级的大清命官还必须能够忠实再现朝廷,或者说他玄烨的意思,同时机敏转圜、当机立断的本事也不能差了。张岁寒“贩马”一事办成之后,弘毅在这一点上对其颇为放心。

三来,弘毅没有告诉福临的是,这个张岁寒是他提前发现的又一位商业人才!釜山是什么地方?当时朝鲜的对外海洋贸易中枢!让他去做水师提调,应该会对同安王所作所为颇多理解,不至于因为看不顺眼而处处掣肘,也不至于对同安王的种种“奸商”把戏一头雾水、蒙在鼓里。往远里说,有了郑芝龙的官办海上贸易垄断,再通过张岁寒的努力,在朝鲜釜山培养起弘毅掌控的官办经销贸易垄断,那就再好不过了。

“玄烨果真是辩才识人啊,哈哈!恩格德、胡世安,这几日你们就会同吏部将咱们这个‘大清国水师朝鲜提调官’的事情办好,然后修书一封给朝鲜的李淏,一则申饬其使臣行商的种种不端,令其严加审问,不得有误。二则就说,朕念及他多次提及倭国之患,权衡再三,其中虽多有诈,但仍然不忍熟视无睹。故而令其将那个釜山港……不,釜山港是他哪个道府所辖?”福临似乎想起什么,突然问道。

“回皇上的话。釜山港属釜山府,属庆尚道[1]。”今年五月份刚去过朝鲜的三等候、内大臣吴拜好久没有开口的机会。终于可以借此发声了。

“嗯。就说朕决议出兵监护其国,同时还可一证朝鲜国主言辞是否属实。大清八旗大兵一标,兵员一千,不日启程入朝,就驻扎在釜山府,枕戈待旦,以防倭患!另外。令朝鲜原有的庆尚道水师,悉数听令于我大清水师提调官,协同大清水师巡弋外海。”

福临打定了主意。年轻气盛的皇帝早就对朝鲜国王李淏十分恼火了:你们总是三番五次和他强调什么倭患之类的,归根结底就是想从大清这里多要些兵械钱粮。回去高筑城墙、广起营寨,为的是防患倭寇吗?自然不是,归根结底,还是像抗拒天朝!既然如此,我就在你家门口安插一标兵马。名义上是保护提调官,其实也是监视和威胁朝鲜王庭!

“三则,朕念及其国小民疲,行商私贩虽不可,但官办贸易却可行。令其将国内特产中可充作贸易之物的。先行报备提调官,然后由我大清商船公允交易,也好让其国内物资丰盈、财政充实!至于大军驻扎资费,不必尔国承担,自有同安王接济!唯有一条,古有之制不可荒废,朝鲜需朝贡如例,不可懈怠!尔敬朕一尺,朕还他一丈!” 【此处为弘毅外长答记者会的说法由衷叫好!】

福临心思缜密,连在朝驻扎的这一千兵马军费问题都想到了,而且还英明的算在郑芝龙头上,一分国库的银子都不用,大臣们任凭谁还会提出不同意见?按照当时的物价指数推算,朝廷豢养一名普通兵士,每年大约需要花费二十两白银。一千兵士的队伍,一年也就大约需要两万两,连上各种赏赐和军官用度,有个两万五六千两就足够了。如此鸡毛蒜皮的钱粮,财大气粗的同安王估计不会斤斤计较吧?

“奴才领旨!”礼部尚书恩格德领着胡世安急忙接旨。

“噶达浑、李际期!”福临开始运筹帷幄了。

“奴才(臣)在!”

“尔部速速从盛京驻防八旗中选出一标人马,调配得力统领,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