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百零二章 ——入闽战功考 (2/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郑芝龙离开闽北后,防守仙霞岭的闽军实力薄弱,《隆武纪略》一书记载:“芝龙仅留兵二千人,分守松关、崇安及政和、松溪、寿宁等处。”上述四县一关皆位于福建边境,总共二千人的部队分守四个县,实际上根本没有力量。郑芝龙退往安海之后,七月份,他进一步将他所能调动的郑家军全部撤回沿海,使得仙霞关完全空虚。这显然是郑芝龙策应清军的一个布置。

在这一背景下,八月十三日,清军过仙霞岭时,仙霞岭已是“守者无一兵”,“清骑遂从容过岭”。福建方面记载,清军八月十三日过仙霞岭,十七日占浦城县,前后用了五天时间。由此可知清军基本是在行进间顺利占领浦城县,没有受阻。所谓清军在仙霞岭大战黄鸣骏根本是不可能的。

“皇上,这一事实证明,图赖等人所谓大战仙霞岭、攻克浦城等等战功完全是子虚乌有。”图海详尽的史料论证,听得所有人触目惊心,却无力反驳。

“嗯!”福临信服的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我们再来看看分水岭之战及后续战事。”图海旗开得胜,大受鼓舞,一口气说了下去。

分水关是福建与江西边界的一道大关。位于闽北崇安县与江西铅山县之间。明代的旅路指南记载了从崇安到铅山的山路:“四十里至大安驿,有望郎回山,其石似妇人手牵子立在山头,常有云雾,人常不见。若见,大吉利,对过吉门关但七站陆路,若取小轿,与弟子男子俱仔细,或至五六十里,便走此七站。……此一站俱山路。二十里至分水关巡检司。在岭头。有为闽中首地,回字。过江地界四十里车盘驿,一里至于规岭,下有子规铺,五十里至鹅湖驿,铅山县管。”由此可见,分水关山路要走数日,也是一道险关。若明军认真防守,清军很难突破。

清军采取的策略是:分兵略福建,攻分水关。破明唐王将施福,入崇安。斩所置巡抚杨文英等,下兴化、漳州、泉州。” 施福是郑芝龙家将之一,他的部队是郑芝龙所部的中坚。他主要在崇安县分水关外的铅山河口镇驻扎,并在这一带作战,以掩护分水关。假若施福一直在铅山驻守,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一定要先打败施福所部。然而。隆武二年,陈谦被隆武帝杀害之后,郑芝龙即离开延平府,“芝龙既回安海。守关将施福声言缺饷,亦撤回安海。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兵,惟所遣守关主事及内臣数员侦探敌信以上闻耳。”

由此可见,施福已在清军入闽以前。遵郑芝龙之命从仙霞关(或是分水关)撤兵。他不可能在分水关与清军大战。施福撤兵之后,南明兵部主事唐倜在建宁府城招兵数百人前往铅山防守。八月十三日,清兵一部打到铅山,唐倜在此战殁。

总之,清军进入分水关也没有大战。仅是在江西的铅山县受到唐倜招募的义勇抵抗,而唐倜所部仅数百人,不可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因此,清军从分水关入闽,也没有大战,更不可能与施福所部大战。

至于清军占领建宁府过程,更是不战而获。

建宁府城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历史上曾名建州,是闽北重镇。无论是从仙霞岭进入福建,还是从分水关进入福建,首先遇到的大城即为建宁府城。因此,自古以来,建宁府城都是入闽军队首先要攻占的要塞。元末明初,红巾军入闽,经过四次惨烈的战斗才攻占建宁府城。隆武帝来到闽北后,多数时间住在建宁府城,它因而成为清军攻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隆武二年八月清军入闽时,建宁府城并无大战。清廷建宁府第一任知府是程益,他是顺治三年以原官投诚而被任用的。程益后来主持编修了《建宁府志》,其中记载:“八月十九日,大清兵破建阳,二十一日至建宁府,本府杨太爷率程三府、高四府、叶二府、李建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