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兰乌德就是我们蒙语‘红色之门’的意思,红色与我们,象征着亲热、幸福和胜利。此处就是白哈儿湖的门户,故而由此得名。这里也是整个大湖的幸福之地,必定能为将军开启幸福之门!”一名布里亚特人用他们的地方蒙语“方言”回答道。经过通译的转达,济度开心的大笑起来:
“好!胜利之门!幸福之门!好,大清铁骑到此,再加上尔等助力,胜利于我大清就是必然,幸福对你们也是铁定的了!哈哈……”
可今日,即使看到眼前的乌兰乌德城防已经初具规模,四周虽不能相望,但布置的星罗棋布、井然有序的大军营寨也早已是虎虎生威,济度依旧笑不起来;即便是这一个多月四散派出去的小股人马,在布里亚特人的引领下接连拔除了十几个苏武湖畔的罗刹人小据点、俘获了近百名罗刹人,济度现在依旧是高兴不起来……只因为俘虏的罗刹人中,居然有人带着大清皇帝的谕旨!
不错,的确是大清皇帝福临亲自发出的一道御书!可大清皇帝的旨意,怎么会在一名罗刹人的手中?偏偏内容济度早就验看过,是给罗刹国主的!尽管皇上的御书早就供奉在自己中军大帐之中,可济度却百思不得其解,好不烦躁!
“启禀将军!”
一名亲兵老远跑了过来,跪在地上高声禀报。
“何事?”济度不胜其烦的转过身来。军旅之人性情直率,如此高声也是正常,也不管大将军此时心境如何了。
“将军,那个被俘的罗刹人又在吵嚷,说他是皇上的座上宾,让我们尽快释放了他,他也好带着皇上的圣旨回他们的什么莫……莫斯科复命。”亲兵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
“复命?哼,他回去复命了,我们在这岂不是自暴行迹?不准!”济度没好气的说道。
“将军,可他言之凿凿,还说理藩院也是知道此事的……”亲兵有些坐蜡,却依旧据实禀报。
“理藩院?少拿那些个鸟人来吓唬老子!他沙济达喇身为理藩院尚书,怎么这件事在我出京之后就不知道提前通个信儿?我看他简直是年老智衰,简直是误了皇上!回去我就要参劾与他!让他早些致仕归养算了!”济度终于有些不耐,拿着远隔万里的人撒气。
“将军息怒……”亲兵无奈,却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劝慰自己的主子。
“算了算了,回大帐!”济度一摆手,转身就走。
“嗻!”亲兵急忙起身,会同其他护卫鱼贯而行。
济度返回大帐之内,屏退了一干人等,自己却是三叩九拜之后,再一次从御案之上“请”下了那一纸勘验无误的谕旨,认真研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罗刹国一等公:尔国远处西北,从未一达中华。今尔诚心向化,遣使进贡方物,朕甚嘉之。特颁恩赐,即俾尔使人赍回,昭朕柔远至意。尔其钦承,永效忠顺,以副恩宠。钦此。大清顺治十二年五月二十。”
无论是诏书采用的谕告外藩的“敕谕”文种格式,还是敕谕专用的“龙纹黄笺[1]”,以及落款处鲜红的“敕正万邦之宝”,都是准确无误的!济度再一次确信此诏书绝非赝品!若按照皇帝敕谕的法定“传送途径”来分析,虽然一般是由钦定的正副使携诏书送交,或交兵部驿站转发,但毕竟也可以交给藩邦在京使臣,由其带回本国的。可为何此诏书来的这么不是时候,而且庭报之中也毫无提及呢?此中必有蹊跷啊!分析来分析去,济度还是不敢拿定主意——
若是承认了此敕谕的正宗,自己还要备齐黄缎伞、明黄云缎销金龙行龙旗、钦差牌和肃静牌若干,连同全套的御仗恭恭敬敬送到边境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