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之后,济度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将俘虏中的手艺人甄别出来,分散到各个营寨之中作为工匠,按月发给工钱,允许他们拖家带口在寨中生活。对那二百多的哥萨克人,济度将原本的头目集中关押在乌兰乌德的军牢之中,又重新选出了愿意投降的头人,将这些识时务之人作为新的首领,成为自己的一支“亲军卫队”,和中军一千余人掺和在一起,以为挟持和看管。
济度原本打算等到入秋之后,就大举对余下的三处哥萨克人的主要据点进行最后的“攻坚”。听最先“效忠”大清的一些罗刹人说,这三处城堡分别叫做“安加尔斯克”【此安加尔斯克并非1951年才建立于贝加尔湖西南角的安加尔斯克,而是位于贝加尔湖东北角,后来被叫做“上安加尔斯克”】、巴尔古津堡和巴翁托夫斯克堡,而且修建的时间都不太久,都是顺治四年之后才先后建立起来的。【正史里,三个城堡分别建造于1647年、1648年和1652年,最长的距此时也不过才7年而已,的确是只能初具规模,还行不成大的战略纵深】
闻听此事,济度突然十分敬佩皇上的宏才大略――趁着罗刹人立足未稳、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又尚未屈服的时机,大清八旗来个彻底翻盘,这“白哈尔湖”就铁定“还是”我们的!假若再晚上个十几年的话,按照罗刹人如今的东进速度,还真是一件天大的麻烦事!
济度的判断无疑是正确而具有先见之明的,因为我们绝对不能小看沙俄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侵略――历史上,前述三个城堡建立之后,俄**队大体上就从北部用据点包围了贝加尔湖,为进一步南下和东进打下了基础。然后,正史里的俄罗斯还真的从贝加尔湖南岸“进击”,其中一路“南下”直逼中国的内外蒙古地区,另一路“东进”抵达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进而入侵黑龙江。并且在之后的1658年建立了涅尔琴斯克(尼布楚)和捷连宾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乌兰乌德),1666年建立了乌丁斯克等,算是在东西伯利亚站稳了脚跟。
天佑我中华!弘毅让济度三万大军没有南下福建沿海,而是北进贝加尔湖!
“半分佐领”博尔济吉特.乌恩其的禀报,当时瞬间打乱了济度所有的计划,因为皇帝的敕谕,意味着大清与罗刹之间战与和皆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拔除余下的三处主要城堡,似乎难以下定决心。
为了一探究竟,济度转而采取了兵不厌诈的手段――乔装成低级军官来亲自接触这位罗刹使臣,一方面隐瞒三万悄悄摸进苏武湖的大清八旗,一方面打探罗刹国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
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济度进而十分英明的让“半分佐领”乌恩其先把早就被蒙住双眼的阿勃林一行送进密林中绕了个晕头转向,而后转移到他的小营寨之中严加看管。这么做,也是为了迷惑这些罗刹使臣,让他们继续云山雾罩。
现在看来,这一系列举措效果明显――阿勃林一行到现在还只是以为自己遇到的,只是一小股冒失进抵贝加尔湖畔的清军而已,人数也不过一百人!
幸亏是乌恩其的半分佐领,人本来就少嘛!这一定就是天意――看着阿勃林友好却又有些高傲的态度,济度暗自庆幸!
*
*
“这位军官大人,您这么年轻就能够统辖手下这么多的职业军人,实在是令人敬佩!”
果然,阿勃林上来先是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表扬姿态,而且说得毫不含糊。
“呵呵,客人过奖了!这几日过的可好?我的手下没有为难你吧?”听了通译的转述,济度甚至有些羞涩的笑着回应。
“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