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四十九章 ——扬名八旗军 (2/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辛苦啦!!”弘毅用足气力,大声说道。寂静的校场上,瞬时间山呼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口号的回声逐渐消退,弘毅继续说道:

“大清龙兴关外、入主中原,华夏一统,四海臣服,诸位将士,功不可没!”

“万岁!……”

“八旗骁勇、三军用命,猛士威武、刀枪犀利,蕞尔小邦、暴殄天物,犯我大清、虽远必诛!”弘毅突然想到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脱口而出,自己也是气血上涌,好不豪迈!

“万岁!……”

弘毅登时有些泄气,无论自己怎么喊,下面都是一个词,那就是“万岁”!虽然整齐响亮,却是稍显气势不足!而且这个词的背后,实际上是说所有的大清兵士,只是愚忠于皇帝,而不是为了国家大义、民族大利在浴血奋战。如果为了一个人而战,那就必然要有所回报,而为了家国民族而战,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一支枕戈待旦的劲旅,必须有一两句衬托军威、凝聚军心,甚至加深袍泽之谊的响亮口号才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口号就是秦国时期军队的“风、大风”。大风是一句吉祥话,比喻风大好射箭,又形容秦军如大风一般威猛。事实上,中国上古时代军队几乎没有什么口号,主要原因是军队中人大部分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农夫,只接受过很少的军事训练,所以有没有口号无所谓,有时候有口号反而坏事,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就是败在一句口号(说谣言也可)上的。而宋明两代中国出现了职业军人,他们的服役是终生制的,所以如果用口号指挥作战,不如用锣鼓令旗指挥更方便。而“齐步走”、“立正”之类的“动作口令”则是清末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才出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有名的口号就是“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这样问答式的口号,还有最近几年十分流行的许三多大大的那句“不抛弃不放弃”!而这种历史,看来需要从顺治十二年的今日有所改变了!

弘毅脑子飞速运转,在被人看来也就是稍加思索之后,就更加卖力的吼道:

“众位将士,我大清八旗乃是天下精锐。何为精锐?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才是精锐之师!堪为国战、死而后已才是勇猛之士!满洲勇士、中华锐士,必须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陷阵之志,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有进无退!”弘毅咽了一口唾沫,不等下面继续喊万岁,就声嘶力竭的大吼“吾皇万岁!大清万岁!——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弘毅如此反复两边,一旁的明安达礼和噶达浑最先明白过来,立即趋步向前,立于弘毅身后,也是振臂高呼起来:“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终于,八千兵士开始高声齐呼:“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喊着喊着,所有的将校兵士也逐渐热血沸腾,这种“陷阵之志、有进无退”的豪迈,远非一味歌颂皇帝的那种“山呼万岁”可以比拟的!

要知道清初的八旗,不可谓不骁勇善战,那塞外“白山黑水血溅红”所带来的无畏果敢气质,可是汹涌猛烈,“大清勇士、中华锐士”的荣耀,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平添万丈豪气!

校阅结束,在弘毅的坚持下,别科托夫的罗刹队还为这八千八旗兵演练了一番火器攻防。这下早就在京畿八旗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变成了“耳闻目睹”,这位刚才擅长调动众人情绪的大清多罗贝勒、皇二子的威名也就在这八千人中坐实落停[làotin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