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身而为,谕旨玄烨:多尔衮所言之事不必惊恐,朕笃信玄烨自有办法。然,解铃还须系铃人,母子同心者,其利断金。此实乃家事,不可诉至于外人。切切!玄烨小子,天帝所喜,故而异于常人,持鼎而诞,足可重托!”
“太祖武皇帝所言至此,而后才说:‘于国是,福临我孙样样周全,朕心甚慰。只一句:倭寇不除,我心难安’。”
说完,弘毅再一次跪在母子二人面前。
长久的沉默……
皇太后心中不停计较着: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或者说玄烨,说的其实不错,这一大堆,的确是家事为主。而恰恰是因为母子二人不合,就连天上的太祖太宗都知道了,而且还有多尔衮来添乱,努~尔哈赤托梦给母子两个中的任何一个,都似乎有指责嗔怪之意,实在是抹不开面子。如此说来,托梦给下一代的重孙子玄烨,也是合情合理。上次玄烨睡在慈宁宫,就弄出多尔衮托梦的事情来,而且言词确确,事出有因,况且那些事情从来为外人所不知,所以不像是胡言乱语。这一次所谓“天外之音”,如果真是太祖皇帝口谕,则前后一致,相辅相成。关键的一点,所谓“母子同心”,现在看大多数就是福临这孩子不听自己的话,非要弄那些汉化事端。承认了玄烨的托梦,也好压一压福临的气焰……
福临更是心中悲切:诚如太祖武皇帝所言,全赖那个死贼多尔衮!如此说来,玄烨这一番言论,无论真假,都是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
“唉……罢了。布木布泰谨遵太祖武皇帝圣训,自然扶持我儿福临,母慈子孝,开大清万年绵祚!”终于,皇太后回过身来,面向北方,缓缓跪拜。
“儿臣福临,谨遵太祖武皇帝圣训,定当于皇太后膝前尽孝,不忘太祖太宗训示,立我大清万年昌盛之国运!”福临也赶紧跪在他娘身后。
大清皇太后和皇帝这一跪,等于承认了皇二子玄烨是那唯一的“通灵”之人,而且还是所谓“玄烨小子,天帝所喜,故而异于常人,持鼎而诞,足可重托!”
[1]努~尔哈赤的最初谥号为“武皇帝”,康熙元年改谥号“武皇帝”为“高皇帝”,后经有清一朝历次追加,最后谥号为“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其谥号长达二十五个字,为历代皇帝之首。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将美言懿语尽量堆积。
[2]此对努~尔哈赤的评论,引自蔡东藩之《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蔡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但弘毅个人以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就是一部通俗能作为严谨的正史资料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