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十六章 ——谁的董鄂氏 (1/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顺治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慈宁宫。

皇太后和苏麻喇正一起摆弄着那些花花草草,却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好几次都是一剪子下去,却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生生折断了……苏麻喇早就瞧在眼里,却也没有提醒,依旧是稳稳的送过去铜盘,准确而安静的接住那些惨遭涂炭的枝叶。

皇太后现在的心思,的确不在这些蓄势待发的花花草草之上。此刻,她觉得委屈、烦躁,其实还带着一些恼怒。刚才借口“花期未至、竟长势太过,实在是居心叵测”,居然一剪子把那盆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送来的云南“八大名花”之一——龙胆的枝干减去大半!“龙胆、龙胆,我大玉儿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的龙胆!”皇太后好久没有在心里念叨自己这个温婉的乳名了,自从睿亲王多尔衮身故之后,又有谁会冒犯天威来自己面前说出这个曾经是“满蒙第一美女”的名字呢……

昨天,皇帝特旨从宽了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和一等子爵许尔安的死罪,将两人流徒宁古塔[1]。而他们的罪名,正是颂功多尔衮,言其勤劳一生、功不可泯,请皇帝为其平反昭雪,复尊号,修陵墓。儿子福临还是放不下对那位“皇父摄政王”的仇恨,还有对自己的不解、不满,乃至不屑!福临啊,你可知道,那个时候,额娘不那么做,你还能当得了几天的皇帝?亦或是你还会不会是皇帝?也许,你就会像现在的太宗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一般,虽也贵为宗亲,却是悲悲戚戚吧!况且,他多尔衮对我大玉儿也是十分看重的,尽管临死也不忘声色犬马,逼得那朝鲜上下鸡飞狗跳的给他找寻“宗室公主”……还有那个“叔和硕郑亲王”、自己的堂小叔子、老不死的济尔哈朗,一听说此事就一蹦三尺高,非要斩草除根,力主严办那两个臣子!当年要不是我劝说多尔衮留你小命,你以为还能从摄政王之位全身而退?那你还有今日不成?这个老不死的济尔哈朗,仗着自己宗室辈分,恨不得把整个满洲贵族的利害都揽承到自己的身上,俨然一副宗室头领的样子,而且还处处打击汉臣士气,全然不顾“满汉一体”的国策要害!要不是看你近日每况愈下,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非要把你摆布停当不可才好!

唉,可惜了那两个臣子了,尽心尽力听令于自己,一听说皇帝下旨“广开言路”,就迫不及待出来翻旧账了,虽是想迎奉一下,可你们到时想法子知会我一下呀!你们哪里知道,皇帝的什么“极言无隐”,最终还是过不去睿王多尔衮这一道坎呀!也罢,儿啊,你对额娘的误会,我忍了,你对额娘的不解,我也算了。但是,你要是还想在后庭的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却不要怪罪额娘替你来调度一番了!

想到这里,皇太后扔下剪刀,净了净手,就坐回宝座,命所有宫人侍女暂且退下,只留下了苏麻喇,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自己御用小木匣上的镀金小锁,从中取出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只简单书写了两个字——《明细》。苏麻喇一旁瞧着,也一动不动。

这就是她那日命太医院“宫直”院使书写的一份明细[2],在苏麻喇的授意下,仅此一本,而且封面上也语焉不详。但里面罗列了不少后庭女眷禁忌之物,且言词详尽、林林总总。皇太后不知第几次这么认真的翻看了。终于,她的目光停了下来,落在了其中一条之上:“红珊瑚”。所谓红珊瑚,其实就是对胡萝卜的雅称。大玉儿原来并不知道,这个胡萝卜还有这么多用处!太医写道:红珊瑚,俗曰胡萝卜,《本草纲目》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其能调补中焦,安五脏,益肝明目,利膈宽肠,健脾除疳,强体免疫……好处是一大堆,但最后却有一行大字:传闻常人虽大有裨益,然新婚少妇万不可久用,恐致难育!……

思度良久,皇太后终于双手一合,卷起《明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